介紹: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目前共有在職人員94名,高級職稱18名,中級職稱20人。科主任一名,副主任4名,護士長4名。全科醫師編制47人,護士76名。全科床位160張,分為5個病區,包括胃腸、肝病、胰膽、功能性消化病、內鏡微創介入治療等亞???。每年平均收治住院病人約3500例次。消化門診常年配有高、中級職稱人員出門診,每天平均3人次以上專家門診...
展開>>
介紹: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目前共有在職人員94名,高級職稱18名,中級職稱20人??浦魅我幻?,副主任4名,護士長4名。全科醫師編制47人,護士76名。全科床位160張,分為5個病區,包括胃腸、肝病、胰膽、功能性消化病、內鏡微創介入治療等亞???。每年平均收治住院病人約3500例次。消化門診常年配有高、中級職稱人員出門診,每天平均3人次以上專家門診。??颇觊T診量平均15萬例次以上。消化科內鏡中心設有操作間15個,分成診斷中心和治療中心,實現每人一次完整內鏡消毒,每3個月進行消毒質量檢測一次;無痛內鏡實現內鏡檢查無恐懼、無痛苦,基本是在睡眠中完成內鏡檢查,在國內首先實現了內鏡檢查的人性化服務、深受病友歡迎。內鏡中心設備資產約9000萬元,如中國第一臺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內鏡下激光治療儀、經口電子子鏡、Spyglass膽管檢查系統等,總體居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常規進行胃、腸鏡,胰、膽管造影等檢查及數十項國內先進或領先的內鏡治療,每年內鏡診治2萬余例次。消化實驗室設有細胞培養、分子生物學、分子病理、生化等研究室??剖?984年被批準為消化內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0年被批準為消化內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現有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2名。消化科是北京市重點學科,亞太消化內鏡培訓中心等。消化內科醫療特色具備國內先進水平的醫療優勢特色項目包括:1、疑難病診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是北京市最大的綜合性醫院,承擔全國各地疑難病的診治。消化科作為內科系統主要科室之一,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積累了大量豐富的臨床經驗,診治了許多國內外罕見病及少見病。對多種疑難病例的診治形成成熟的診斷思路和治療方法。2、急性重癥胰腺炎:每年收治重癥胰腺炎病人數十例,總結出成熟的治療方案,有效預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胰腺膿腫、胰性腦病、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搶救成功率在90%以上,居國際先進水平。3、消化道腫瘤診治:利用內鏡染色技術、NBI、共聚焦內鏡、放大內鏡、超聲內鏡等先進手段,明顯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診斷率,國內首先開展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切除早癌或癌前病變,已數百例;還有獨特的光動力治療難以內鏡切除的消化道早癌等內鏡下治療技術,減少了手術創傷和費用、或無法進行耐受內鏡治療的病例。對于進展期腫瘤患者,術后進行個體化方案化療,有效控制腫瘤復發和轉移,明顯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了生活質量。4、胃食管反流病治療:率先在國內開展胃鏡下腔內折疊術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創傷小、手術效果可以在術后進行反復修改等優點,顯著優于外科和腹腔鏡下手術。控制食管炎、反酸、燒心等癥狀的總有效率達80%以上,處于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5、消化道狹窄內鏡治療:食管良惡性狹窄臨床較常見,消化內科開展了食管狹窄的硬式及球囊擴張、金屬支架置入、鈥激光切割,局部醋酸去炎松注射等治療技術,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其中,鈥激光的應用具有特色,可以對良性狹窄進行切割,對惡性狹窄進行汽化,對支架置入后再狹窄還可再通。消化內科在國內率先開展擴張加局部醋酸去炎松注射治療難治性良性狹窄,明顯改善治療效果。6、胃石內鏡下微爆破:是一項自主研發的內鏡治療技術,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采用激光引爆微爆破碎石技術治療胃石癥(也適用于病史長,體積大的胃石),已治療400余例,治愈率達100%?;颊咄纯嘈?,費用低,門診即可進行治療,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7、消化道大出血內鏡下治療:1)靜脈曲張性出血:開展內鏡下治療門脈高壓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近20年,總體居國內領先水平。每年進行食管靜脈曲張硬化治療數百人次,胃底靜脈曲張組織膠注射治療數十例,套扎治療一百余例。急診出血搶救成功率達95%以上。對原發性肝癌合并食管胃靜脈曲張大出血的患者也進行積極的食管胃靜脈曲張大出血內鏡下硬化和組織膠注射治療,已經取得較好的療效,一大批這樣的病人從這種積極的治療措施中受益,明顯延長了生命。2)非靜脈曲張性出血:每年收治急性大出血病例數十例,針對出血灶的性質、部位、大小、血管直徑,選擇注射、射頻、電凝、套扎、氬氣凝固止血方法,使98%以上病人的病情得到滿意控制,配合藥物治療,并幫助其調整生活飲食習慣,明顯減少了復發出血率。8、胰膽疾病內鏡下治療:開展內鏡下胰膽疾病診治近20年,目前開展逆行胰膽管造影、乳頭切開、取石、支架置入等系列操作。開展經皮經肝和經乳頭膽道對接技術進行膽道支架置入術,有效解除膽道惡性梗阻病人的黃疸,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9、超聲及超聲內鏡:超聲引導下進行縱隔、胰腺、肝臟穿刺,為明確診斷、指導治療提供了可靠依據。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肝膽道穿刺行膽汁內外引流,為膽管癌患者提供了手術機會,并可明顯提高晚期病人的生活質量。技術達國內領先水平。超聲引導下縱膈腫物穿刺活檢術、超聲與內鏡聯合治療疑難性梗阻性黃疸雙雙被評為院技術創新項目。超聲內鏡檢查明顯提高了粘膜下腫物、粘膜早癌、胰腺微小占位的診斷率,胰膽管超聲內鏡檢查有助于鑒別良惡性病變及病變浸潤范圍。10.小腸疾病內鏡診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消化科在國內率先引進了膠囊內鏡、雙氣囊電子小腸鏡,2008年首先開展單氣囊小腸鏡的檢查和治療。氣囊電子小腸鏡在臨床投入使用后,已使很多小腸疾患患者得到了確診和治療,目前已可在內鏡下開展小腸出血止血治療、小腸腫瘤內鏡下治療、小腸息肉內鏡下切除等,小腸疾病的診治已取得突破進展。11、放射性腸炎出血治療:創新開展內鏡下激光治療放射性腸炎,使這一長期未解決的‘頑癥’治療上取得了新的突破。12、胃腸動力:于1997年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胃腸動力研究中心,開展的項目包括1、食管測壓(適應癥:上食管括約肌功能紊亂、賁門失弛緩癥、彌漫性食管痙攣、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運動功能障礙);2、直腸肛管測壓(適應癥:習慣性便秘、盆底肌痙攣綜合征、直腸肛門運動功能失調、便失禁);3、24小時PH監測(適應癥: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萎性胃炎的胃液pH觀察、胃泌酸功能亢進、哮喘的鑒別診斷、非心源性胸痛);4、胃電圖(適應癥: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電節律紊亂綜合征、消化性潰瘍);5、膽汁檢測(適應癥:十二指腸-胃反流和十二指腸-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以上檢查填補了內窺鏡的空白,使消化道功能得到正確評估。13、新藥研究:是國家首批臨床藥理基地之一,承擔國際、國內消化系統多種新藥的臨床試驗。臨床試驗質量在本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消化內科臨床特點:1.消化系疑難病;2.功能性胃腸病及胰腺疾??;3.治療ERCP及內鏡新技術。消化內科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性胃腸病臨床及基礎研究,消化內鏡診療新技術的研究。先后承擔973重大專項分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重大專項及科技攻關、衛生部行業重大專項等課題。主編出版專著及視聽教材6部;發表論文200余篇,國際大會英文報告多次。第一完成人獲科技進步獎、醫療成果獎、教學成果獎4項。主要學術創新點:國內首先開展的工作有體表小腸電檢測方法、腸易激綜合征肥大細胞的研究、功能性胃腸病流行病學研究、胃食管反流病內鏡治療、膽道NBI檢查術、慢性闌尾炎腔內超聲檢查術、經口電子膽道鏡及膽管結石激光碎石術、經胃鏡腹腔鏡檢查NOTES(動物試驗)等。學術任職:中華消化病學分會侯任主任委員、中國癌癥基金會全國消化道腫瘤防治協作組副組長、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副會長、北京市消化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常務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國家衛生部內鏡專業技術考評委員會專家、中國熒光共聚焦內鏡俱樂部主任、中國NOTES俱樂部主任、2008北京奧運會國家隊醫療專家等。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共同主編、中華消化雜志副總編、中華消化內鏡雜志副主編、中國消化內鏡雜志副主編、JournalofDigestiveDiseases等編委、世界華人消化雜志編委、中華胰腺病學雜志編委等多個雜志、英文版中華醫學雜志審稿人等。消化內科醫學教育:消化內科每年招收專業學位、科學學位博士研究生2-3名,碩士研究生多名,博士后2-4名。每年招收約40-60名來自全國地市級以上醫院的??漆t師進修臨床或內鏡技術。另有實習生、輪轉生、基金班學員若干名。每周安排英文教學查房、消化內科高級職稱醫療查房、科室中級職稱以上人員英文講課等。每年對各級醫師進行量化考評,對高年資主治醫師進行定向培訓,做到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科學研究:在保證出色完成臨床工作的同時,科室側重于以下方面的研究:1.功能性胃腸疾病發病機制及診療新技術;2.內鏡診療新技術;3.消化道腫瘤發病機制及診治新技術?,F承擔國家、衛生部、北京市等研究課題及基金30余項。學術交流:十余年來,消化科每年組織舉辦全國消化疾病及內鏡學術會議,以“北京消化-內鏡節”為代表組織召開國際性消化及內鏡學術大會,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每年多人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及會議、出國研修,參加全國各種學術會議、專題報告、特約報告、內鏡示范表演等。每年接待來自國內外的參觀專家和領導數百人。儀器設備:消化內科儀器設備先進,總體居國內一流,內鏡中心國內領先、居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先進的內鏡主機20臺、各種電子內鏡100余條、操作間15個,配置有先進的無痛內鏡復蘇室、內鏡清洗消毒中心、VIP操作間、二個先進的X線室、超聲內鏡室、腹腔鏡室、激光治療機等。美國Sandhill24小時食管、胃PH監測及食管、胃腸動力監測系統,Bilitec-2000檢測儀,基因擴增儀、質譜儀,低溫離心儀等大型儀器設備。設備資產約9000萬元。老年消化內科作為國家重點學科老年醫學的分支學科。現有正高職稱4人,副高級職稱6人。1981年獲得老年醫學碩士學位授權,1990年獲得老年醫學博士學位授權??剖椰F有研究生導師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人。老年消化內科承擔消化系統常見病和疑難病的醫療保健工作。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在老年消化系統疑難病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國內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在老年消化系腫瘤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酸相關性疾病和胃腸動力疾病、老年腸道血管病變診治方面有較為鮮明的特色。老年消化內科醫療特色:重視消化系統腫瘤的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致力于癌前期病變研究。早期胃癌檢出率為53%,5年生存率達95%以上。老年早期雙原發癌早期診斷率50%,首癌五年生存率88.6%,次癌五年生存率53.8%。在肝癌綜合治療方面,通過多學科協作,使老年肝癌3年生存率達32%。消化系腫瘤診斷和綜合治療方面,與相關科室密切配合,積極開展內鏡治療、介入治療等微創治療技術。并嘗試除手術治療和中藥治療外,生物調節及靶向治療,化療及增敏治療,放射治療等。作為老年消化專科,根據老齡人群消化系疾病的特點,開展臨床研究工作。在國內較早地開展了系統性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NSAIDs與胃腸道粘膜損傷、老年胃腸動力學的臨床診治研究。并率先開展了老年人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評價的臨床研究。注重老年人腸道缺血引發的急、慢性腹痛的臨床救治,在老年腸道血管病變診治方面特色鮮明。重視提高消化系統急危重癥救治水平。注重病情變化的預見性,及時制定預案。在肝癌結節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等急癥搶救工作中,根據老年人多器官病變共存的特點,針對專科主要矛盾救治,不放過其他器官病情的微細變化。作到病情預見較準確,搶救工作有序,盡最大可能延長病人生命。根據醫療器械和材料的改進和發展,在消化系統疾病治療方面,積極采用新藥物、新方法及新技術??剖夷軌蜷_展超聲引導肝臟占位病變穿刺,經皮超聲引導膽汁引流術,C13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24小時食管、胃酸度及膽汁反流監測,食管、直腸肛管壓力測定,十二指腸螺旋管空腸營養,靜脈PICC置管等醫療項目。獲醫療成果獎2項。老年消化內科教學情況:培養博士研究生16人,其中已畢業12人,在讀4人。培養碩士研究生22人,其中已畢業17人,在讀5人。培養進修生10余名,輪轉生20余名。開設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1項(老年腸道血管病變診治新進展)。兩篇博士論文獲“院優秀博士論文”獎。老年消化內科科研情況:科研方向為發現胃癌新基因,開展胃癌相關新基因的抗體制備工作。結合十五課題開展了基因芯片制備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