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成立于1998年,是川東北地區率先建立的綜合性ICU。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川東北地區大型重癥醫學中心、重癥專科護士培訓基地、重癥護理研究生教育基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癥學科聯盟成員單位、四川省重癥醫學優秀質控單位。作為牽頭單位,于2020年組建了“川東北地區重癥醫學專科聯盟”,在川東北地區發揮著重要的臨床、教學...
展開>>
介紹: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成立于1998年,是川東北地區率先建立的綜合性ICU。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川東北地區大型重癥醫學中心、重癥專科護士培訓基地、重癥護理研究生教育基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癥學科聯盟成員單位、四川省重癥醫學優秀質控單位。作為牽頭單位,于2020年組建了“川東北地區重癥醫學專科聯盟”,在川東北地區發揮著重要的臨床、教學和科研輻射作用。科室醫技團隊現有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7名,住院醫師5名,呼吸治療師2名,兼職臨床藥師1名,兼職康復治療師2名。其中在讀博士2名,碩士7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名,取得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專科資質(5C培訓合格)13人。護理團隊共49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導師1名,獲得重癥專科護士證、傷口造口專科護士證等35人。科室目前擁有價值千余萬元的先進設備,主要包括有創、無創監護儀、進口呼吸機、除顫儀、ECMO設備、進口連續腎替代(CRRT)治療儀、肺動脈漂浮導管、PICCO、床旁超聲儀、床旁免疫分析儀、呼吸系統物理治療儀、纖維支氣管鏡、尿動力監測儀、冷熱敷機、DVT治療儀等。科室年收治川東北地區各種危重癥患者近千例次,主要應用各種先進的診斷和監測技術,對危重癥患者進行連續、動態和定量的病情觀察,并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積極進行治療,使患者能夠安全地渡過危及生命的疾病階段。在器官功能監測方面,開展的項目主要有重癥超聲、有創及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呼吸力學及各種呼吸功能參數監測。在治療方面,主要開展了呼吸治療、循環支持、腸內營養、靜脈高營養、床旁連續腎臟替代治療、心肺腦復蘇、頭部及全身低溫治療、深靜脈血栓預防物理治療、電擊除顫及復律、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與治療、重癥康復等。在護理方面,打造的各重癥護理亞專業團隊開展了VTE防控、傷口造口、營養、靜療、血液凈化、感控、康復、鎮痛鎮靜管理、ECMO、氣道管理、重癥超聲等護理。教學上,年承擔川北醫學院臨床、麻醉、護理各層次學生理論、見習、實驗課400余學時,年接受研究生、規培生、進修生、實習生百余人,年招收重癥專科護士培訓2屆。充分發揮華西重癥學科聯盟協作平臺作用,年參加在線教學病例討論30余次,住院醫師晨課、晚課在線課程培訓及學術講座80余次,并常態化開展疑難病例遠程視頻會診、互聯網學習等。近年來,在SARS、人禽流感、豬鏈球菌感染、甲型流感、抗震救災等公共應急衛生事件的重癥患者處置中,科室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積極參與川東北地區各級醫院危重病人救治指導和重癥醫學知識普及,在全面提升川東北地區重癥醫學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期間,科室先后派出2批次7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同時成功救治南充本地新冠危重癥患者一例,確保了本地區新冠肺炎患者零死亡和醫護人員零感染,期間成功申報“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在新冠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經皮氣管切開在ICU重癥患者中的應用”、“食道壓監測在ARDS機械通氣中的臨床應用”3項新技術。并且因此先后榮獲“四川省五四紅旗團支部”、“2018-2019年度四川省青年文明號”先進集體,2人榮獲“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抗疫英雄”榮譽稱號、1人榮獲“2019年度四川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1人榮獲“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1人榮獲“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