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關節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膝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骨質疏松癥、髕骨軟化癥等常見骨關節病的協作組單位,廣東省中醫名科、廣東省中醫骨關節病重點專科、院級骨質疏松重點專病科室、院級骨與關節病重點研究室、廣東省級青年文明號4星單位,現有病床41張,設有專家門診及專科門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
展開>>
介紹: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關節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膝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骨質疏松癥、髕骨軟化癥等常見骨關節病的協作組單位,廣東省中醫名科、廣東省中醫骨關節病重點專科、院級骨質疏松重點專病科室、院級骨與關節病重點研究室、廣東省級青年文明號4星單位,現有病床41張,設有專家門診及專科門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名,名中醫1名,主任中醫師2名,副主任中醫師3名,主治中醫師2名,住院中醫師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4名。主攻方向為“中醫藥防治退行性骨關節病”。全面診治退變性關節炎、風濕類、代謝類骨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及骨關節腫瘤、各種關節內骨折等骨關節相關疾病。在以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名中醫許學猛教授為首的專科學術團隊共同努力下,通過近二十年的不斷探索、完善、總結,創立了具有濃厚中醫藥特色的“骨筋肉并重”的骨關節病專科學術思想。其核心內容:一是診斷方面,在判斷疾病病情程度時不能只注重骨骼(關節)的病變情況,還應同時重視周邊筋肉組織的發病情況,將筋肉組織病變上升到與筋骨組織病變同等重要的角度加以綜合、全面、客觀評估;二是治療方面,在開展針對病變骨骼(關節)治療的同時強調應盡早開展筋肉組織的科學防治,即將康復期提早到治療期一并加以重視開展治療,并形成了六大特色療法。通過制定臨床路徑,單病種管理并每年進行方案優化,使自身的特色療法得到充分發揮,骨傷一科團隊在全面繼承發揚傳統中醫藥診療優勢的基礎上也有機結合現代醫學的最新科技成果診治骨關節疾病,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解決重度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礙問題,我科于1999年1月12日開展了我院首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2003年8月3日開展了首例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現骨傷一科年出院病人數近1200人次,每年開展骨科各類手術400余臺,其中人工髖膝關節初次置換手術120余臺次、翻修手術30余臺次。主要從事膝關節置換人員先后在上海華山醫院、中南大學附屬湘雅第二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等進修學習,掌握了人工膝關節置換的適應癥選擇、假體選擇、圍手術期管理、手術操作技巧及關節翻修技術等。對于早中期的骨關節炎患者,采用筋骨并重的特色治療及微創關節鏡手術治療,取得顯著臨床療效;關節鏡可以看到關節內幾乎所有的部位,比切開關節看的更全面,由于圖像經過放大,因而看的更準確,而且切口很小,創傷小,疤痕少,康復快,并發癥少,有些情況下麻醉過后,即可下地活動,對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大有好處。對關節疑難病癥的確診,對困擾患者多年的關節傷痛的治療,關節鏡手術往往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關節鏡可用于用于診斷:①非感染性關節炎的鑒別。從觀察到的關節滑膜的充血和水腫、軟骨損傷的程度以及關節內有無晶體物等病理改變,可協助區別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病及晶體性關節炎。②了解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部位、程度和形態。③膝關節交叉韌帶及腘肌腱止點損傷情況。④了解關節內軟骨損害情況,有無關節內游離體等,以確診骨關節病,尤其長期髕骨軟骨軟化癥。⑤分析慢性滑膜炎的病因,例如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⑥膝關節滑膜皺襞綜合征及脂肪墊病變的診斷,⑦肩袖破裂的部位、程度及肱二頭肌腱粘連情況。⑧關節滑膜活檢。同時可用于研究關節內病變的變化:在關節疾病發展過程中,可多次進行關節鏡檢查,通過拍照、錄像或滑膜活檢,可取得其他診斷法所難以得到的資料,對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均有極大幫助。在治療方面,對膝、肩關節的一些病變,在明確診斷后,可在鏡視下用特殊器械進行手術,而取得滿意效果。例如關節灌洗清創術、膝關節撕裂半月板部份或全部切除術、半月板邊緣斯裂縫合術、前交叉韌帶修復術、滑膜皺襞切除術、關節內粘連松解術、脛骨平臺或髁間嵴骨折修整術、肩袖清創術、肱二頭肌腱粘連松解術及關節內游離體摘除術等。此外,四肢大關節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可行滑膜大部切除術。我科對于骨關節炎、骨質增生癥等疾病根據臨床癥狀、骨關節炎指數評分(WOMAC)及影像學表現形成了中醫特色治療、微創手術治療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的三階梯治療方法,可以做到“因人、因病施治”,加上手術后的中醫辨證調理及有效鎮痛,可以做到“無痛手術”,提高了臨床療效、減輕患者痛苦、縮短住院天數,利于患者盡快康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