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科室現狀:消化內科目前有醫生19人,其中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5人、中級職稱5人及博士后2人,全部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90%具有博士學歷。護理人員46人,其中主管護師7人,護師31人,護士8人。消化內科顧問胡品津教授、科主任高翔教授均為消化領域知名專家,臨床經驗豐富,且在亞洲炎癥性腸病學會、中華醫學會、廣東省醫學會有重要的學術任職。消化內科為廣東省...
展開>>
介紹:
科室現狀:消化內科目前有醫生19人,其中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5人、中級職稱5人及博士后2人,全部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90%具有博士學歷。護理人員46人,其中主管護師7人,護師31人,護士8人。消化內科顧問胡品津教授、科主任高翔教授均為消化領域知名專家,臨床經驗豐富,且在亞洲炎癥性腸病學會、中華醫學會、廣東省醫學會有重要的學術任職。消化內科為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重點專科、廣東省疑難消化病轉診平臺。近年來,在我國著名消化病學家胡品津教授、科主任高翔教授的帶領下,消化內科已構建成一個醫療技術先進、病種覆蓋全部消化系統內科疾病(食管、胃、腸、肝、膽、胰),并以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小腸疾病(診斷及內鏡治療)及胃腸動力等為特色的專科。消化內科連續多年被評為“廣東省最強科室”稱號,其炎癥性腸病專病診療量位于全球前列。消化內科診療范圍包括急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出血、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結核、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綜合征、急慢性腹瀉、不明原因消瘦、便秘及各種原因的肝膽及胰腺疾病等。炎癥性腸病是消化內科最具特色的亞專科,為國內最大的炎癥性腸病中心之一,獲得全國首批“炎癥性腸病診療區域中心”,承接國際多中心炎癥性腸病新藥項目數十項。2017年,國內炎癥性腸病領域唯一專業期刊《中華炎性腸病雜志》正式落戶我院,胡品津教授擔任主編,高翔教授等為編委之一。2020年起,消化內科及外科共同成立小腸疾病中心,中心配備涵蓋臨床、內鏡及多學科的強勁醫療團隊,小腸鏡治療等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特色診療:(1)炎癥性腸病自2012年起,為了解決復雜炎癥性腸病的診治需求,在胡品津教授的倡導下,以中山六院消化內科和結直腸外科為主體,聯合肛腸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營養科、護理團隊等成了中山六院炎癥性腸病中心。這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以炎癥性腸病專病診治為方向的多學科協作團隊(MDT)之一。目前炎癥性腸病亞專科編制床位96張,年均出院炎癥性腸病患者達6000人次,專科年門診量超過1萬人次,炎癥性腸病-MDT每周進行多學科疑難病例討論,年討論病例數超過200余例,為一大批疑難炎癥性腸病患者提供了多學科診療意見。在團隊協作下,以我院為通訊作者單位起草了“中國炎癥性腸病診療共識意見(廣州,2012)”、“建立我國炎癥性腸病診療中心質量控制指標的共識(2016)”,并參與全部國內炎癥性腸病相關共識意見的制定。“中國炎癥性腸病患者巰嘌呤藥物的個體化策略的建立和應用”于2022年被評為“廣州市臨床特色技術”。(2)小腸鏡的診療新技術消化內科聯合小腸內鏡科開展以小腸疾病診治為特色的內鏡下的診斷和治療項目,國內率先開展了小腸鏡下的小腸狹窄切開擴張術、小腸狹窄球囊擴張術、小腸鏡下止血、小腸鏡下小腸良性腫瘤及息肉切除術、小腸鏡下小腸血管瘤的治療、小腸鏡下瘺管閉合、小腸鏡下膿腫切開引流等新技術,小腸鏡手術量及小腸鏡對接率(全小腸檢查率)已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每年完成小腸鏡檢查及治療1000余例,其中小腸鏡下治療占24.91%。科研實力:消化內科圍繞炎癥性腸病發病機制、藥物研發、個體化和精準治療、并發癥處理等領域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近5年主持縱向課題和橫向課題數十項,近5年共發表SCI論文40余篇,發表在Gastroenterology、ClinGastroenterolHepatol、AlimentPharmacolTher、InflammBowelDis和ClinPharmacolTher等專科頂級雜志上,獲授權發明專利3件,多項研究成果被國內炎癥性腸病指南引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