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是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13年獲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資格,2019年9月正式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為國家PCCM科規范化建設三級醫院優秀單位,并成為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分中心成員單位。人才隊伍現有昌崗和番禺兩個院區,設有3個病區,住院病床共112張,...
展開>>
介紹: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是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13年獲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資格,2019年9月正式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為國家PCCM科規范化建設三級醫院優秀單位,并成為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分中心成員單位。人才隊伍現有昌崗和番禺兩個院區,設有3個病區,住院病床共112張,技術骨干有26人,其中24人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形成了技術過硬、能力過強的優秀人才梯隊。多人榮獲抗擊“非典”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等。科室人員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動計劃、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廣州市科技計劃和國內外多中心臨床研究等各類項目近30項。專科特色與醫療技術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具備獨立規范處理常見疾病、疑難疾病、危重癥的條件和能力,科室內備有不同種類的重癥監護和治療設施,如無創有創呼吸機、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多功能監護儀、物理治療儀、床邊血氧監護儀、心電圖機、中央供氧和吸引器、除顫機等。對于疑難危重癥病例,能開展與上述疾病相適應的診療技術。如重癥感染性肺炎、高危組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部結節或腫塊、肺部彌漫性病變、血管炎性肺部病變、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免疫缺陷宿主肺炎、耐藥菌感染肺炎等。肺功能室設備先進齊全,可開展肺通氣、氣道激發試驗和舒張試驗、彌散功能和氣道阻力等項目,內窺鏡室設備先進,配置有OLYMPUS及FUJIFILM氣管鏡系統3套、電子纖維氣管鏡9條、纖維支氣管鏡4條及內科胸腔鏡1條、及超聲內鏡、冷凍治療儀、電刀及氬氣刀工作站等,可開展經支氣管鏡進行微波及高頻電消融治療肺癌;經纖支鏡鉗取氣管、支氣管內異物;利用纖支鏡行肺泡灌洗治療危重癥肺部感染、支氣管擴張、手術后肺不張等;經纖支鏡氣道支架植入術治療各種良惡性氣道狹窄。呼吸睡眠監測室擁有4臺先進的美國偉康ALICE6多功能睡眠監測儀,監測夜間睡眠呼吸障礙、白天嗜睡及打鼾者,已開展對呼吸睡眠障礙疾病診治10余年。與其他有關科室合作開展在CT、B超引導下經皮肺活檢術,使呼吸內科的肺癌病理確診率保持在95%以上,利用醫院擁有的國內最先進DSA機,采用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支氣管擴張大咯血。自2015年開始,建立呼吸內科慢病管理團隊,對呼吸慢性疾病患者進行規范管理,對患者肺功能、排痰能力、營養及心理狀況等進行評估,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并跟蹤隨訪,旨在延緩疾病進展、減少并發癥發生、保護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最終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期的目的。呼吸內科配備了手動式及背心式振動排痰儀;多套纖維及電子支氣管鏡系統;不同型號的呼吸訓練器;多種床旁智能上下肢康復訓練機及上下肢力量訓練器材,近幾年經過團隊成員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獲得廣州市及廣東省兩級“創新工作室”稱號,并成為廣東省慢病管理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及廣東省老年專科護師培訓基地,獲得6項專利及新技術,規范的治療管理有益于患者肺移植后的肺康復,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科研、教學工作目前主持及參與各類研究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動計劃專項1項、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基金聯合基金項目2項、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項目2項、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等的市級課題5項,并承擔國內外多中心臨床研究15項,各類研究經費及廣東省重點臨床專科建設經費共計超過300萬元,已發表高水平論文、國內核心期刊醫學論文100多篇。此外呼吸內科一直承擔廣州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的本科、留學生及研究生教學任務,已培養畢業研究生33人,并與廣州市內的多家社區醫院構建醫聯體,幫扶省內多地基層醫療單位,將適宜技術下沉推廣到基層造福廣大基層的病患。獲得表彰和榮譽2003年抗擊“非典”一等功許浦生、黃少丹;2003年抗擊“非典”二等功陳飛鵬、田利奇;2003年抗擊“非典”三等功鄔勇堅、陽雋、范嘉銓;2003年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許浦生;2003年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黃少丹;2018-2021廣州市優秀女科技工作者陽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