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成立于1997年,是廣東省成立最早的乳腺專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十三五”重點專科強化建設專科,中醫藥強省建設專項中醫臨床重點專科項目和國家中醫藥優勢特色教育培訓基地。目前是全國中醫系統規模最大的乳腺病專科,廣東省規模最大的乳腺病專科,廣東省乳腺病MDT(多學科診療模式)聯盟牽頭單位,以及中國乳腺微創與腔鏡手術聯盟成員...
展開>>
介紹:
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成立于1997年,是廣東省成立最早的乳腺專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十三五”重點專科強化建設專科,中醫藥強省建設專項中醫臨床重點專科項目和國家中醫藥優勢特色教育培訓基地。目前是全國中醫系統規模最大的乳腺病專科,廣東省規模最大的乳腺病專科,廣東省乳腺病MDT(多學科診療模式)聯盟牽頭單位,以及中國乳腺微創與腔鏡手術聯盟成員單位。歷經20余年的發展,已建成中醫特色明顯、臨床療效顯著、醫教研并進的全國一流的中醫乳腺病重點專科。在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評價研究報告》中拔得頭籌,在全國中醫體系中發揮著重要影響力;而且與省內西醫院同臺競技亦不逞多讓,2021年名列艾力彼“廣東醫院最強科室推薦”乳腺科第三。專科有病床121張,住院部設在大德路總院、芳村分院、大學城分院共4個病區。在各分院、二沙、石井門診等都開設門診,共6個門診中心。各分院均有全套先進診療設備,每年門診服務量27.5639萬人次,住院服務量1.0356萬人次,年手術3600余臺,其中早期可手術乳腺癌手術872臺,遙居全省甚至全國中醫乳腺專科首位。科室始終堅持“中醫為體,西醫為用”的發展路線,根據科室發展特點,在相應病區開展亞專科建設,下設乳腺癌篩查團隊、乳腺腫瘤綜合治療團隊,乳腺腫瘤整形修復團隊,乳腺炎癥團隊,乳腺病理團隊、影像團隊、放療團隊、中醫乳腺病研究團隊、中醫乳腺病轉化研究團隊、乳腺癌患者健康自我管理團隊,已形成特色鮮明、優勢顯著的乳腺病中西醫結合綜合防治體系,尤其在乳腺疾病的手術治療、乳腺癌早期診斷、乳腺癌圍手術期及術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中醫藥治療乳腺增生病以及阻斷和逆轉乳腺癌癌前病變等方面取得較好成績、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中心中西醫診治手段豐富,強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藥物治療與手術療法相結合,極大地提高了乳腺疾病的治療效果。擁有中醫系統唯一一名中醫乳腺病國醫大師,是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主任委員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防治工作協作委員會于2016年3月升級為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陳前軍主任擔任主任委員,林毅教授擔任名譽主任委員,劉鵬熙教授擔任顧問,司徒紅林主任擔任副主任委員。2015年11月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成立,2017年3月廣東省保健協會乳腺保健分會成立,主任委員均為陳前軍主任。2017年11月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成立,鐘少文任主任委員。每年主持召開國家級省級學術會議,促進了學術交流,提高了科室的學術影響力。1、引入一流乳腺專科設備,保持診療服務領先地位本中心具有相當規模的國內外最先進的診療設備:鉬靶乳腺攝像及數字化定位穿刺活檢系統、麥默通微創旋切活檢系統,自動乳腺超聲ABUS、高頻彩色超聲多普勒、乳腺磁共振、乳腺導管內窺鏡等,大大提高乳腺癌前病變、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2、牽頭制訂指南共識,引領國內中醫乳腺病行業發展除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和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外,還擔任國家中管局重點專科乳腺增生病協作組組長單位和中醫醫療技術排乳技術和引流技術協作組牽頭單位。于2003年牽頭制定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增生病診斷、辨證及療效評價標準》,2009年牽頭執筆制訂了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乳腺癌分期辨證標準》,2018年引領制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乳巖(乳腺癌)圍手術期中醫診療方案》、《乳巖(乳腺癌)圍手術期中醫臨床路徑》,成為全國中醫乳腺癌領域圍手術期中醫辨治準繩。2017年主持制定中華中醫藥學會《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中醫專家診療共識》。2018年主持制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中醫診療方案》《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中醫臨床路徑》。2020年牽頭制訂、發布中醫乳腺癌第一部《早期乳腺癌中醫內治專家共識》,引領乳腺癌中醫規范化進程。乳腺癌和乳腺炎并獲批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優勢病種。2018年6月成為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項目。2022年4月,制定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早期乳腺癌(乳巖)中西醫結合臨床診療指南》成為廣東省團體標準。3、緊抓科學研究,助力臨床服務能力發展成立中醫乳腺病轉化研究團隊、基礎研究先行,結合臨床研究,總結驗證林毅教授臨床寶貴經驗,結合現代分子生物學及生物信息學等新興技術,凝練獨特性與創新點,主要開展如下方向的系統研究:乳腺癌“因郁致瘤”新病機理論的科學內涵,乳腺癌免疫微環境中醫藥干預研究,乳腺癌中醫“內環境平衡”調控研究;小葉性肉芽腫性乳腺炎發病機理及中醫藥干預研究等。研究團隊擁有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1人,研究實習員3人,在站博士后2人,博士生3人,研究生數名,形成合理的科研梯隊。目前團隊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廣東省級課題項目3項、廣州中醫藥大學“雙一流”與高水平大學學科協同創新團隊項目1項、廣東省科技廳項目5項,其余課題20多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8篇,總影響因子80余點,發展多項創新理論和乳腺增生病診治體系,獲得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項,申請專利三項。【人才梯隊】培養頂級人才梯隊,建設著名中西醫結合乳腺專科科室培養出中國唯一一名中醫乳腺病國醫大師,目前擁有醫護人員130余人,其中國醫大師1人,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16名,主任醫師6名,副主任醫師12名。中醫類別醫師38人,占80.6%;高級專業技術職務醫生:18人,占30.5%;醫師碩士以上學歷58人,占97.0%。科室注重人才培養,制定并落實差異化人才培養規劃,根據亞專科方向培養人才,每個主治以上醫師均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重視臨床、科研復合型人才培養。1997年以來,國醫大師林毅教授培養了學術繼承人6名,脫產跟師弟子1名,2018-2019年兩批名醫工作室師承項目培養跟師弟子14名。【專科特色】1、傳承發揚國醫大師學驗,獨創乳腺病中醫診療服務乳腺專科一直致力于中醫藥防治乳腺疾病的研究與臨床實踐,依托國醫大師“林毅名醫工作室”,承擔國家中管局名醫工作室建設項目1項。運用中醫藥療法促進乳腺癌西醫治療后康復,緩解西醫治療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是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的優勢與特色,并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創立乳腺癌“中醫分期辨治”理論體系,確立了乳腺癌圍手術期、圍化療期、圍放療期及鞏固期的分期治療體系。研發了3種院內制劑助力乳腺癌患者康復:“復康寧”預防乳腺癌術后復發、益氣強身口服液防治乳腺癌化療骨髓抑制、土黃連提取液外敷防治放射性皮炎。同時開發了4種中醫藥特色療法如“四子散”、“金黃膏”、沐足療法、中藥浸敷療法解決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失眠、內分泌治療引發的骨關節疼痛。目前正在研發中藥顆粒劑,解決內分泌治療的潮熱多汗。林毅教授創立乳腺增生病“中醫藥周期療法”理論體系,引領中醫乳腺病行業發展。并獲批國家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以來第一個中成藥----乳腺增生病新藥“消癖顆粒”(商品名:金蓉顆粒),于2018年獲批上市(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180002)。首創提出“燮理陰陽、立法衡通”理論治療乳腺炎性疾病,以“祛腐生肌”理念為核心,“內治以衡為法,外治以通為用”的系列綜合療法。創立中醫“通、拔、刮、引、敷”五聯法治療乳腺炎,尤其是難治性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有效率達100%,療程為25.52±9.85天,較單純西醫療法病程縮短35天左右。其中“揉抓排乳”和“火針洞式烙口引流術”于2012年納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醫療適宜推廣技術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相關研究項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項,市廳級科技進步獎1項,院校級科技進步獎1項。2、聚焦乳腺癌整形微創,夯實西醫綜合服務能力目前開展各類乳腺良惡性疾病的各類手術治療,包括:乳腺癌保乳術、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腋前哨淋巴結活檢術、腋淋巴結清掃術、麥默通微創旋切術、乳腺區段切除術、乳腺小葉切除術、副乳切除術等。乳房整形手術開展的項目有:乳房重建術(背闊肌皮瓣、腹直肌皮瓣、假體植入等)、巨乳縮小整形手術、乳房懸吊術、隆乳術、乳頭乳暈重建術、隆乳術后繼發畸形矯正術、脂肪抽吸術、乳頭內陷畸形矯正術等。2020年以來我科積極開展新技術,如乳房外下象限腫瘤倒T型保乳整形手術、充氣法下全腔鏡乳腺癌保乳術+側胸壁筋膜組織瓣帶蒂移植乳房成形術、Grisotti整形修復技術用于中央區保乳、經乳暈單孔充氣法全腔鏡下男性乳腺發育切除術、經腋窩單孔充氣法全腔鏡下男性乳腺發育切除術、經乳暈單孔腔鏡輔助下I期假體植入乳房重建術、開展術中放療技術等新技術。乳腺癌保乳手術約占乳腺癌手術數量的1/3,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率達100%(臨床腋窩淋巴結陰性);各類整形手術量約800臺,其中腫瘤整形修復手術占一半左右,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手術總量在全國中醫系統遙遙領先,在廣東省內名列第一。其中乳腺癌手術量在全國中醫系統名列第一(第二名年乳腺癌手術量300余臺),在廣東省綜合性醫院名列第三。乳腺腫瘤整形修復填補了全國中醫系統乳腺科的空白,在廣東省也處于領先低位。運用即刻修復技術(oncoplastic技術)使得乳腺癌保乳手術率到達48.6%(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5%)。3、開展乳腺病個案管理,促進病友身、心、靈康復專科開展中醫慢病管理門診。在中醫“治未病”理論指導下,參照現代醫學慢病管理的新理念,開展一系列工作。實行乳腺癌個案管理師責任制的照護體系。為了解決患者院外康復問題,由2名專職醫生牽頭,3名乳腺癌個案管理師協助,10名乳腺癌健康志愿者經過專業腫瘤心理學培訓后,負責定期進行宣教、培訓等方式對本中心乳腺癌患者院外康復進行輔導,尤其是心理康復。結合“和友苑”粉紅絲帶協會等多種形式培養自我管理疾病的內行患者及家屬,使之從中受益。【科研成果】2008年至今,專科共主持國家級課題13項,廣東省級課題項目6項、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項目一項、廣東省科技廳項目8項,其余課題三十余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0余篇,總影響因子150余點,獲科研成果獎11項,專利12項。科室著作《現代中醫乳房病學》獲得2010年中華中醫藥學會著作獎二等獎;2012年成立林毅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2017年“中醫藥周期療法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應用”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2018年“當代名老中醫養生保健經驗在健康促進領域中的推廣應用”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三等獎。2019年12月“林毅乳腺病中醫周期療法理論的傳承與應用”獲得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專科影響力】積極開展對外交流,目前已經與美國、香港、澳門等國家或地區研究機構形成了長期交流的友好合作關系,并正在進行粵港澳創新平臺建設。多次組織和承擔全國性學術會議并在國內外大型學術活動上做專題講座。成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乳腺病中心及華南乳腺病中西結合乳腺聯盟,與華南區省內外的十余家中西醫院建設緊密型醫聯體、乳腺分中心。專科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居全國同行前列。病人來源于省內外及美國、東南亞、歐洲等,確立了在國內同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