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呼吸內科由建院時的大內科分化而來,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如今在張納新主任的帶領下,以豐富的臨床經驗、雄厚的技術力量形成了自己的專科特色,成為了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室,其專科綜合實力居于本市領先水平。呼吸科重視人才梯隊建設,現擁有醫生、護士和技術人員50余名,其中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6名,其中碩士學...
展開>>
介紹: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呼吸內科由建院時的大內科分化而來,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如今在張納新主任的帶領下,以豐富的臨床經驗、雄厚的技術力量形成了自己的專科特色,成為了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室,其專科綜合實力居于本市領先水平。呼吸科重視人才梯隊建設,現擁有醫生、護士和技術人員50余名,其中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6名,其中碩士學位醫師7名。呼吸科設備齊全,開放床位77張,配備有門診、病房、微生物實驗室、纖維支氣管鏡室、肺功能室等。多年來,呼吸科全體醫務人員秉承“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宗旨,努力提高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水平,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為眾多患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提供優質、高水平的專業服務。呼吸系統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的特點,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呼吸科建立了一整套科學規范的診治常規,在診治呼吸系統常見病、危重病和疑難病方面,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氣管哮喘、肺間質疾病、肺栓塞、肺心病、肺性腦病、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疾病方向形成了專業優勢。呼吸科醫務人員一直在廣闊的醫學天地積極探索,緊跟學科發展的步伐。上世紀80年代末,本院呼吸科在天津市成功將呼吸機應用于臨床搶救,呼吸機支持技術隨之在天津醫療界得以廣泛推廣,現已成為有效的搶救手段。近年來,新儀器、新技術的應用,為呼吸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診治水平得到大跨步的飛躍:肺功能測定儀、纖維支氣管鏡、無創呼吸機及各種心肺、血氧監護儀等儀器,明顯提高了急危重病的診治搶救成功率。尤其是無創呼吸機的使用,使更多呼吸衰竭的病人避免了氣管插管、甚至氣管切開的風險,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延長了存活時間,提高了生活質量。而氣管鏡檢查的廣泛應用更是提高了病人住院診斷率、縮短了住院天數,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此外,呼吸科還積極建立學習型科室模式,在科內設立了一系列學習和管理制度,每名醫生都制定了自己的學習目標、科研計劃,在濃厚的科研氛圍中搭建了呼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全科協作完成國家自然基金委科研課題一項,引進新技術填補天津市技術空白兩項,獲得衛生局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在國家、省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呼吸同,命運共。在呼吸科的呼吸重癥監護室(RICU),每年都要和重癥醫學科(ICU)一起搶救大量各類呼吸系統疾病的重癥患者,并為全院各科疑難、危重手術病人提供生命保障,縮短病人的危險期,及時挽救他們的生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本科邸阜生主任于2006年在南開大學開設“循證醫學課程”,南開大學“循證醫學課程”。通過循證教學教育培養了一代具有循證醫學思想的學生,并在科內開展了循證臨床實踐,每周組織討論病因、治療等循證病例。在邸阜生主任領導下,以主編、副主編、編委參編循證醫學專業參考書、8年制及5年制教科書共計6本,在科室內創建了循證實踐教學查房標準流程,并以此參加了2014年天津醫科大學國際教學認證,獲得好評。畢業后教育及培訓(臨床基地醫師規范化培訓)在規范化基地醫生的培訓中,本科參照美國醫師培訓六大核心能力---病患照顧能力(PatientCare)醫學知識評估(MedicalKnowledge)以現行執業為基礎之學習與改進(Practice-BasedLearningandImprovement)具有人際關系以及溝通技巧(InterpersonalandCommunicationSkills)具備專業態度(Professionalism)在醫療體系內的執業能力(System-BasedPractice),突出對基地醫生能力培養的理念,并以此創建了多種培訓形式:診斷學、內科學鑒別診斷的魚骨圖教學法;PBL教學法;Minicex教學評估法;健康矩陣評估法用于評估規范化基地醫療教學質量。舉辦繼續教育學習班本科的循證醫學實踐及“DESME糖尿病治療”教學項目已獲批全國繼續教育學習班,并已成功組織、承辦了循證醫學繼續教育學習班,受到了廣泛好評。多年來內分泌科每年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培訓班三期研究生培養在邸阜生主任帶領下,自2008年成立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并承擔天津市科委科研科技基金等多項科研課題,至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0名,在讀碩士研究生5名。讓科研產生強大的科室推動力內分泌科多年來秉承在臨床觀察及實踐中凝練出科學問題是的科研思想,進行了十余項臨床及基礎科學研究。臨床科研建立了GCP分中心并進行了多項GCP研究,進行了有關維格列汀、西格列汀等新一代DPP-4抑制劑的臨床藥理學觀察,同時也進行了糖尿病優化治療方案的臨床觀察;本科在臨床研究過程中,特別注重從臨床實踐工作中凝練科學問題,進行相應的醫學研究。例如,我們平時看到針對糖尿病并發癥應用改善微循環的藥物,但是像燈盞花素、丹參提取物、前列腺素其中哪一個對微循環的改善更好呢?于是,我們舉全科之例進行了針對上述三個藥物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RCT),用于比較上述3個藥物改善微循環的臨床效果。近年來,本科針對脂肪肝、肥胖、心臟疾患、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ESME糖尿病治療模型等內容進行了大量的臨床科學研究。基礎科研2008年,本科成立了研究生培養基地,針對科學學位的碩士研究生制定了完善的培養計劃,組織進行了較多的基礎科學研究,基礎研究所涉及的領域主要是選擇性胰島素抵抗,包括肝臟胰島素抵抗、脂肪組織胰島素抵抗、肌肉胰島素抵抗以及心臟胰島素抵抗。2006年以來,隨著脂肪因子在科學領域的登臺,有關他的研究漸漸地成了醫學領域里的熱點,本科抓住這個有利時機,開展了大量的有關脂肪因子與脂肪肝的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中華期刊及核心期刊發表了相關文章數十篇。教學科研2010年,內分泌科申請到了天津醫科大學教學科研基金,專門從事循證醫學臨床實踐方法在臨床實習生中的開展方面的研究,使得循證醫學臨床實踐方法在臨床醫學生中進行普及,推動了循證醫學實踐的進一步發展。多年內分泌學科的發展造就了優秀的內分泌學科學術團隊。年富力強的一批醫生在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中起骨干作用。近年來,年輕的醫學工作者也逐漸成長,他們充滿朝氣,不斷進取,努力探索,顯現了內分泌科持續發展潛力。我們的目標是在繼承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超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