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冠心病是一種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手術并發癥包括心律失常、術后出血、低心排綜合征、術后再發心肌梗死、感染、腎衰竭、腦血管意外。
1.心律失常:冠心病術后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纖顫,發生率可達20%~30%,多發生在術后1~3天,常為陣發性。術前不停用及術后盡早應用β受體阻滯劑可有效減少心房纖顫的發生。治療原則是先控制心室率,然后進行復律。
2.術后出血:是冠心病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為1%~5%,常發生在術后24小時內。當胸腔引流量≥200ml/h,并持續4~6小時,24小時>1500ml,或者出現心包填塞時,應盡早轉回手術室開胸探查。同時應檢測ACT,防止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的出血。
3.低心排綜合征:冠心病術后發生低心排的原因主要有低血容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導致的心臟后負荷過重和心肌收縮不良等。表現為低血壓、心率快、四肢厥冷、少尿或無尿等。應用溫血停跳液及正性肌力藥物可減少術后低心排綜合征的發生。如由于心肌收縮不良引起,可使用正性肌力藥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當正性肌力藥物劑量過大,血壓仍偏低者,可行IABP植入。
4.術后再發心肌梗死:患者本身血管條件差,術后可再發心肌梗死,發生率為2.5%~5.0%,原因可能有心肌再血管化不良、術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橋血管出現問題等。通過心電圖及心肌酶譜可及時診斷。應采用及時的血流動力學支持、藥物治療以及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必要時可采取急診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
5.感染:因手術創傷大,感染幾率較高,縱隔感染的發生率為1%~4%,是冠心病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術前使用抗生素可明顯降低術后感染。在胸骨深部感染尚輕時,應積極外科清創,并采用肌瓣移植覆蓋創面,早期恢復血運。
6.腎衰竭:急性腎衰竭是冠心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為冠心病術后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7.腦血管意外:患者高齡、腦動脈硬化或狹窄,或有高血壓、腦梗死病史,手術時肝素化和體外循環對動脈壓力和血流量的影響,都可加重腦組織損害;術中循環系統氣栓以及各種原因的腦血栓、栓塞或腦出血,均可引起術后患者昏迷,應對癥處理。個別患者有精神癥狀,如煩躁、譫妄等,口服奮乃靜治療,一般3天內可恢復。良好的麻醉和體外循環技術是避免腦部并發癥的關鍵。
各種復雜先心病、心臟瓣膜疾病、冠心病、主動脈夾層及動脈瘤的外科治療。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冠心病、主動脈和外周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
主動脈夾層的治療、不停跳全動脈化冠脈搭橋術、重癥瓣膜病手術及先心病瓣膜病的不開胸微創手術,心臟病、心肌病等治療。
各種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及大血管疾病的外科診斷和治療。
心臟移植、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疾病、冠心病、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動脈硬化閉塞癥、周圍靜脈曲張、周圍血管血栓栓塞等疾病的外科手術、微創手術、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