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營養學食物之所以能營養人體,是因為食物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物、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纖維素和水等七種營養要素。它們應按人體的實際需要攝入,計算出一個平均體重者每天應攝入的量,符合這個標準的飲食即是“平衡飲食”,過多過少都稱不平衡。
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應食用谷薯類400克,蔬菜水果500克,動物性食物(肉、禽、魚、蛋等)200克,牛奶200毫升,豆類50克及適量的食用植物油。按照早、中、晚各占30%、40%、30%的比例合理分配全天的食量,不能飽一頓饑一頓,也不能偏食。充足的糖分每天50%~55%的體能補充都要依靠糖分。
其中,多糖類因結構復雜,不會很快被身體消耗,可以長時間補充能量。富含多糖的食物包括:米、面、糙米、雜糧、馬鈴薯等。適當的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基本物質,能調節人體生理活動,人體的免疫功能的維護需要蛋白質的參與,補充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人體的抵抗力,補足代謝的消耗。
動物性食物、豆制品可供給人體優質蛋白質。補充抗氧化維生素維生素C可以有效清除體內有害自由基,有助于增強免疫功能(抵抗病菌入侵)。獼猴桃,柑橘類水果(橙、檸檬、柚子等),紅色水果(草莓、楊梅、山楂等),新鮮蔬菜(白菜、西紅柿、青椒等)等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
注意微量元素的攝取微量元素可以調節、改善體內的酸堿平衡,它包括鈣、鎂、磷、鉀、鈉、氯、鐵、鋅、硒等,廣泛存在于肉類、魚類、奶制品、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中。鐵的最好來源是血腸、肝、紅肉類、乳鴿、貽貝等。
另外,每天要食用一種以上的乳制品。如牛奶可以提供豐富的鈣,而鈣則是強健骨骼的重要元素。有規律地補充水分水對于維持體內平衡非常重要。它可以運輸營養成分、礦物鹽和維生素,促進體內交換,保證體內垃圾的排泄。為此每天至少需要飲用1.5升水,要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