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目前,體檢市場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少:儀器設備陳舊、醫護人員資質證書不齊全、受檢者和病人交叉使用體檢場所、體檢收費混亂……近日,有消息傳出,為了規范體檢行業,衛生部已于今年3月正式起草國內首部《體檢服務管理辦法》。據透露,《體檢服務管理辦法》將于8月中旬完成起草。業內人士指出,這將有助于淘汰低劣的體檢機構,凈化體檢市場。
調查一 健康體檢催生巨大市場蛋糕
隨著升學體檢、就業體檢、單位體檢等的開始,成都體檢市場在每年的5、6月份準時進入了消費旺季。記者從成都市體檢中心了解到,2000年該中心全年健康體檢量為3000人次,2001年增加到1.3萬人次。2003年盡管受到SARS的影響,健康體檢的人次還是達到2萬人次。2004年,健康體檢人次超過3萬,健康體檢總量2004年約445萬人次,2005年約500萬人次。
巨大的體檢量催生了巨大的體檢市場。據專家估計,按每年有500萬人次做健康體檢,每人每年平均花費300元,那么市場容量就是15億元。由于沒有專門的規章制度和審核標準,體檢市場門檻很低。目前,設立體檢中心、開展體檢服務的準入條件只有兩個:專業醫療機構;從事健康檢查的行業工作人員具有資格證和行醫證。過于寬松的準入條件必然造成規范能力的薄弱。在市場火爆、混亂和高利潤的驅使下,各種體檢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問題,從根源上導致了整個市場的混亂。
好就醫
業內人士認為,就成都市場規模而言,體檢市場容納120家左右的規模化專業體檢中心沒有問題,但統計資料表明,目前成都市從事健康體檢的單位已經達到300家。
調查二 體檢機構越多選擇越難
“單位每年一次的體檢基本沒用,全是走形式。想自己找個體檢的地方,挑來挑去不知哪個正規。”52歲的嚴先生告訴記者:“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些體檢機構,又向朋友打聽了一下,還是拿不定主意。現在的體檢機構都是什么套餐啊、組合啊,一查就是100多項,花錢多不說,還擔心體檢完了被推銷保健品,所以到現在我還沒確定去哪家好。”
目前,市民所接觸到的體檢中心大概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二、三級醫院開設的體檢中心,即傳統的體檢機構;另一種則是新興的,獨立于醫院的體檢機構。業內人士坦言,傳統的體檢機構占有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在成都體檢市場仍然唱主角。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傳統的體檢機構得益于醫院品牌的影響力,為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市民大眾所認同。隨著具有服務、環境、醫檢分離等優勢的專業體檢機構慢慢得到廣大市民的青睞,民營體檢機構就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調查三 有病看不出,沒病查出病
幾個月前的一次體檢,讓顧女士經歷了從悲到喜的過程。在健康體檢報告中,顧女士被告知腹部有一個硬塊,很可能是腫瘤。但此后顧女士先后到幾家大醫院復檢,得到的結果均是未見異常。于先生的遭遇卻恰恰相反,單位體檢報告顯示身體健康,最近卻突然胃出血,診斷結果是胃潰瘍,而且已經侵蝕了很久。“有病查不出來,沒病卻查出病”,這就是很多人對體檢的感受。 好就醫
很多人都參加過單位福利性質的集體體檢,這種走馬燈似的方式很難得到準確結果。
退休職工孫女士告訴記者:“集體體檢時,除了驗血驗尿,其余檢查都是醫生問我們有什么病,并不真正給檢查。我左胳膊有嚴重的肩周炎抬都抬不起來,醫生都沒發現。要不是我告訴醫生了,醫生就在報告單上寫‘正常’了。”
調查四 價格怎一個亂字了得
按國家規定,普通的體檢要查肝功、血液等九項,應收費150元。而目前150元僅是最普通體檢的價格,如果到一些級別較高的醫院做體檢,由于其收費標準、業務水平、儀器設備以及個人檢查項目不同,體檢內容不斷更新,所以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在談到為何體檢收費不同的機構價格相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時,該人士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體檢機構主要在環境、服務等方面加大投資,制定了高額的收費標準并宣稱主要面向中高收入人群。在這些體檢機構中,一整套內容全做下來,每套體檢起碼也得花上千元錢。為了爭奪體檢市場,各醫療院所還競相開發了一些很具吸引力的體檢項目,比如核磁共振(MRI)等。但實際上,有些檢查并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已有很多專家指出一般人沒必要追求昂貴的影像檢查。
據了解,有的體檢機構存在誘導消費者過度消費現象,推薦做一些項目的檢查,例如做CT和核磁的昂貴檢查,讓消費者多花幾千元做不必要的檢查,有的檢查還對消費者造成傷害。或者借檢查結果行推銷之實,販賣各種消費者根本不需要的保健藥品,從中牟取暴利。有的體檢醫療機構為了招攬客戶,采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給予體檢者或負責體檢的領導回扣,用現金拉攏客戶前來體檢。還有的提高體檢價格,然后將現金打折給消費者,有的體檢機構仿照商場的做法,甚至打出消費滿400元返200元的口號,其實對消費者而言,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體檢的質量難于保障。 好就醫
調查五 體檢機構良莠不齊
由于體檢市場的高利潤回報,以及行業特性造成的大眾醫療信息不對稱性,在目前火爆的市場需求下,有一些體檢機構就采用見利忘義、混水摸魚、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夸大其辭等各種各樣手段坑害消費者利益。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成都的體檢機構良莠不齊,存在一些問題,如儀器設備陳舊,醫護人員資質證書不齊全,受檢者和病人交叉使用體檢場所等。甚至還有一些小的門診部,雖然只有三五個人,也沒有任何設備,同樣可以開展體檢工作。此外,一些民間體檢隊打著某醫院的名義,臨時借儀器,臨時聘請體檢人員,到工廠開展上門體檢。這些體檢隊的體檢設備是否合格,體檢人員資格如何根本無人監管。歸納下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某些健康體檢機構資質不全,不具備體檢的資格就搭“草臺班子”上陣,比如說有的機構審批為門診部,未經驗收不具備條件卻對外做體檢。沒有專科醫生,設備未經檢驗合格,東拼西湊蒙騙消費者,違規操作,導致誤檢。
二、有些健康體檢機構超范圍經營,損害消費者利益。比如有的體檢機構不具備兒科體檢資格,沒有相應的兒科體檢設備和儀器,沒有兒科醫師等條件卻在開展兒童體檢。
調查六 規定出臺有利規范市場
自從“非典”以后,人們對健康變得越來越重視,體檢市場也不斷擴大,然而我國目前仍沒有一部專門針對體檢行業的規章制度。
為加強對體檢行業的規范管理,衛生部已于今年3月起,正式起草國內首部《體檢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制定全國統一的體檢機構資質標準和行業準入規范、統一的體檢服務項目及收費方法,規范體檢機構操作常規,制定體檢質量控制及評估標準,以及建立體檢從業人員培訓機制。據透露,《辦法》將于8月中旬完成起草,并報衛生部審批。
不少體檢機構對此都表示贊同。成都一家三甲醫院體檢中心的有關負責人表示,《辦法》的出臺有利于規范管理,推動行業進入良性競爭,健康發展,將為倡導成都市民接受新的保健模式、提高保健意識奠定基礎,同時能夠規范體檢企業,淘汰低劣企業,凈化成都體檢市場。“《辦法》出臺后,首先被淘汰掉的將是那些操作極不規范的體檢機構和體檢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