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3月起,新婚夫婦的雙方只要一方有廣州戶口,婚檢費用將全部由政府“埋單”!在全國的大城市中,全市性推行免費婚檢,廣州是第一個!
婚檢增加遺傳病檢查項目
昨日,廣州市召開2006年度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會議,會上副市長王曉玲表示,今年3月廣州市將全面開展免費婚檢,由計生局、財政局、衛生局、民政局和婦聯會聯合出臺實施方案。
廣州市人口計生局副巡視員段建華介紹說,廣州醞釀這個計劃已經一年多了。在全國的大城市中,全市性推行免費婚檢,廣州算是走在了最前面。據稱,婚檢費用將由市、區兩級財政分擔,檢查中還將增加易發遺傳病和多發遺傳病的項目,及時為準新婚夫婦提供優生建議和參考。
一方是廣州戶籍可免費婚檢
段建華說,各個部門分工不一樣,衛生部門主要管操作,計生、民政負責把關和建議,婦聯負責動員,物價局則要配合核實價格。在具體操作上,各區、縣級市會指定一到兩家醫療機構,例如區級婦幼保健院或區級紅會醫院等,提供11項檢查,體檢項目包括地貧基因、蠶豆病等遺傳病,梅毒等性傳播疾病,胸透、血常規等體格檢查,每人所有檢查的總價格接近200元,即夫妻雙方接近400元。
“夫妻雙方只要一方是廣州市戶籍人口,就可享受雙方免費檢查。”段建華說。準新婚夫婦到戶籍所在地的計生部門和民政部門登記,領取免費婚檢登記卡,便可以到醫院進行檢查,費用由政府劃賬。由于資料在電腦上會如實聯網登記,所以能避免重復體檢的情況發生。
廣州出生缺陷率明顯上升
據段建華介紹,在以前強制婚檢的時候,廣州市婚檢率達到90%左右,但是自從國家2003年10月1日起取消強制婚檢,廣州市婚檢率急劇降到了7%左右,個別區更是只有4%。
“不是我不想婚檢,而是我每月工資扣了‘三金’之后只有2000元左右,結婚一大筆花費,再用500多元來婚檢有點不舍得。”去年12月結婚的林先生如是說。
取消強制婚檢后,出生缺陷率一直上升。社會上恢復婚檢的呼聲此起彼伏。據抽樣調查,目前廣州市新生兒出生缺陷率達17.2‰,并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專家認為,80%左右的婚檢率有助于控制出生缺陷率。
市民反應
多數市民歡迎政府此舉
但也有人擔心免費婚檢質量不高
聽到免費婚檢的消息,大多數市民持肯定意見,有些新近結婚的夫婦甚至感嘆“虧”了,但是也有市民對此“不感冒”,擔心“便宜沒好貨,更何況是免費的”。
市民黃阿姨一聽這個消息就表示,女兒年底考慮結婚,到時一定會讓女兒去報名婚檢,“反正不用自己出錢,不去白不去”。而尹小姐則認為,即使婚檢不免費也要去,何況是免費的,就更要去了,“婚檢是對雙方負責任的一種態度,也是對下一代負責。要是查出身體有什么疾病,對于要小孩的問題,也可以給對方考慮的空間,就不會造成以后因此而離婚”。
不過,也有少數市民擔心,免費體檢提供的服務、檢驗結果不一定權威。郭小姐就稱,肯定是婚檢后再生小孩比較有保障,如果真的有問題,一定會咨詢醫生,好好注意,但是免費檢查指定的醫院、設備不一定好,檢驗結果信不過,“還是自己花錢找些醫療設施好的醫院更安心”。還有市民擔心,免費婚檢政策一出臺,大家肯定都會擠破頭去,到時又得排長龍等著婚檢、結婚了。
黃埔喝了免費婚檢的“頭啖湯”
2005年9月1日起,廣州市黃埔區正式實施免費婚檢,實施一年多來,婚檢率從原來的7%上升到55%,效果立竿見影。
據了解,黃埔區財政每年計劃出資90萬,為每對新人提供黃埔區婦幼保健院價值353元的婚檢項目,包括體格檢查、血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轉氨酶及乙肝表面抗原檢查、紅細胞脆性試驗、G6PD缺乏(蠶豆病)篩查、梅毒篩查、淋病篩查、HIV(艾滋病)檢測和ABO、RH血型檢查。而且,檢查結果和領取驗單的時間都可以通過電話通知體檢者。這樣,體檢者只需一個工作日就可以獲知結果。此外,婚檢的結果做到絕對保密,除了影響生育的疾病和傳染病外,其它檢測結果只對本人公布,即使結婚對方也不能知道。
廣州市人口計生局副巡視員段建華介紹說:“免費婚檢還是很受歡迎的,畢竟廣大群眾非常關心自己和下一代的身體健康。”他說黃埔區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讓市民對政策更了解一些,而且要進行科普教育,不要害怕婚檢影響婚姻,樹立有病治病、夫妻患難與共的觀念。
專家說法
婚檢不如孕檢好
輿論對免費婚檢一片叫好時,有專家卻認為,出生缺陷率年年上升與婚檢并無必然關系,倒是婚檢讓情侶或新婚夫婦手足無措,容易造成心理陰影,影響婚姻質量。
廣東省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鄭立新認為,婚檢不僅沒有必要,反而不好的婚檢結果讓很多準備進入婚姻殿堂的有情人打“退堂鼓”。“沒有必要把一個健康檢查和愛情婚姻相連。”他表示,在臨床上,很多一方健康、一方不健康的情侶通常都會憂心忡忡,不健康的一方更有明顯的失落感和負罪感,雙方分手的幾率很高,即使不分手,也會令婚姻蒙上沉重的心理陰影。
鄭立新說,其實很多人對于醫療知識一知半解,比如以為雙方都是“地貧”就肯定生下“地貧”的孩子,因此放棄生孩子的計劃。但是其實雙方都是同型的“地貧”患者,其后代患“地貧”的幾率也只有25%,而且還可以通過四個月堅持孕檢來避免。
鄭立新認為:“孕前檢查比婚前檢查更科學,雙方結婚后,家庭觀念會牢固,懂得共同面對困難,承擔責任。雖然只是時間的不同,但這對于婚姻而言是不同的質量。”圍產期的檢查包括在孕前三個月內到醫生處咨詢各種信息,補充足夠葉酸避免新生兒腦血管畸形,分析家居、工作環境的有害因素,并預防感冒等普通疾病有效增強抵抗力,在懷孕以后也要堅持檢查,有問題及時發現處理。“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之前的預防措施來避免,要是單單接受婚檢,幾年后才要BB,等于全部要重新學習。所以孕前檢查比婚前檢查好,對于夫婦預防新生兒缺陷、感情穩固,都大有幫助。”鄭立新說。
新聞背景
2003年10月1日,隨著新《婚姻登記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施行,因襲了9年的婚檢門檻被取消,婚前醫學檢查從“必須”變為“自愿”。
當初取消強制婚檢是想把行政手段變為一種服務手段,目的是對婦女的一種保護,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隱私權,更多地激發人們自主選擇的意識。如果婚檢是結婚必過的一關,就會滋生各種腐敗,例如檢查走形式、亂收費等,某些地方甚至出現不必要的項目違反法律,如檢查處女膜等。取消婚檢是為了把婚檢的權利還給公民,關心自己健康的公民就會選擇對自己有用的婚檢項目和服務優勢、價格合理的醫院進行婚檢;而醫院因為沒有了強制權,迫于市場競爭必然也會改善服務、降低價格爭取顧客。
不過隨著今年我國出生缺陷率的提高,在“兩會”上,恢復婚檢成了熱門的話題。各地開始推行政府“埋單”,讓新人婚檢,例如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某些區。而去年7月黑龍江省通過《黑龍江省母嬰保健條例》,明確規定:“本省實行婚前醫學檢查制度”,“婚姻登記機關在辦理結婚登記時,應當查驗并留存男女雙方婚前醫學檢查證明。沒有婚前醫學檢查證明的不予辦理結婚登記”。成為我國施行“自愿婚檢制度”以來,通過人大修改條例的方法重新實施強制婚檢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