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將來,艾滋病很可能只出現在我們的歷史課本里,而不再是報紙頭條了。剛剛過去的九月,中國與其他成員國相聚在聯合國總部,通過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承諾在2030年消滅艾滋病這一公共衛生威脅。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聯合國呼吁國際社會開始踐行這一承諾。
我們都知道,中國只要下定決心克服挑戰,就能實現了不起的成效――通過一代人的努力成功讓6.6億人脫貧,這一壯舉就是證明。我們需要秉持同樣的決心、務實、和信念,來終結艾滋病流行。雖然中國的整體感染率較低,但中國艾滋病感染者人數之眾,及新發感染人數,依然排在世界前十五位。病毒傳播依然在繼續――現在我們要堵住它的去路。
解決辦法是已知的:我們要改變對艾滋病影響最嚴重人群的社會態度和支持方式,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遠離艾滋,若他們已感染就要讓他們獲得更好的檢測和及早治療。具體到中國,就是要對男男性行為者給予更多支持。
雖然整體來說中國新發感染人數比較穩定,且絕大多數新發感染是異性性傳播,但是,同性性傳播占總新發感染的比例從2006年的2.5%上漲至今年的26%。這不僅是中國的問題:在亞洲,男男性行為者感染艾滋病的幾率是大眾的19倍之高。我們必須消除對男男性行為者的污名和歧視,不要讓污名和歧視阻礙他們盡早檢測和治療。
男男性行為者本身已經承受污名,如果他們感染艾滋病,將承受雙重污名――使得他們難以獲得現有服務。但整體上,針對這部分關鍵人群的服務依舊資源匱乏,規模不夠。
中國1997年將同性戀非刑事化,2001年正式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剔除,盡管如此,非主流性取向面臨的社會環境并無進步。在中國,多數同性戀者或同性伴侶都是隱形的。并沒有任何法律保護少數派性取向或性別者遠離歧視。
我們需要務實地應對。首先,我們必須保證在他們需要的時間和地點,為他們提供零污名的服務。要實現這一點,可以通過大力支持相關群體機構:由同性戀人群為同性戀人群提供,這樣的服務也許能更有效地滿足該人群的需求――這一點也得到了世界各地實例的證明。
其次,我們需要保證提供的艾滋病服務是最有效的服務。如,快速檢測和一劑復合藥品。世界其他地方都按統一標準實施這些辦法,中國沒有任何理由無法引進。現實若如此,檢測率和開始治療及堅持治療的情況都會得到極大改善。
中國不久前承諾到2030年消滅艾滋病,值得贊許――但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在科學的基礎上,承諾尊重人性尊嚴、接納非主流人群。一心一意,保證把必要的信息和服務提供給最需要的人,這樣我們就能說,2030年消滅艾滋病這個目標不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
(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駐華代表蘇凱琳和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聯合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