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急癥,是胰腺內胰酶被激活后所引起的胰腺組織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學性炎癥。多因膽石、蛔蟲、膽道感染等膽道疾病導致膽汁胰液排出障礙,導致胰管內壓增高膽汁胰液逆流所致。大量飲酒、暴飲暴食、飲食無節制常常是其急性發病的誘因。對有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病史的患者,急性胰腺炎發生率可能更高。
急性胰腺炎常見的誘發因素
膽系疾病和飲酒是急性胰腺炎的兩大常見誘因,服用某些藥物也可誘發胰腺炎。高脂血癥、高血壓、高鈣血癥等,甚至一些胰腺生理解剖位置特殊的人,也易多發。
膽系疾病患者
如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者、膽道感染等可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損害,胰液外溢,胰腺組織自我消化,造成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因此,膽系疾病患者是胰腺炎的好發人群。這類患者若過量進食一些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就可能引發膽源性胰腺炎。
暴飲暴食及飲酒者
暴飲暴食以及飲酒會促使胰液大量分泌,胰管內壓升高,包括劇烈的嘔吐,也可使得消化道內壓力驟升,從而導致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另外,對于一些長期嗜酒者來說,由于酒精的刺激,胰液內蛋白含量增高,易沉淀而形成蛋白栓,可導致胰液分泌排泄不暢,突然發生急性胰腺炎。在臨床上,許多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都有暴飲暴食或高脂飲食的經歷,這是該病重要的誘發因素。
服用某些藥物者
比如利尿藥,可以導致體內低血鉀、胰細胞功能紊亂、胰臟血循環不良、胰管內分泌液黏稠及過敏等,從而引起急性胰腺炎,甚至出現休克。女性口服避孕藥等雌激素類藥物,可因甘油三酯增高而誘發胰腺炎。大量使用維生素D,會引起高血鈣,以致急性胰腺炎發生。降糖靈、硫唑嘌呤、紅霉素、甲硝唑、羅紅霉素、降壓嗪等藥物均可引起胰腺炎。因此,當使用上述藥物期間,如果出現急性腹痛而無其他原因可以解釋時,應考慮到藥物性胰腺炎的可能,并盡早診治,必要時應及早停用致病藥物。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癥狀典型癥狀為進食后不久后腹痛
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癥狀多表現為中上腹或左上腹劇烈疼痛,甚至如刀割般絞痛,并伴有惡心和中度發熱。患者常于進食后不久腹痛加劇,腹痛部位多在中上腹偏左的地方,疼痛程度不一,可向腰背部呈放散性,仰臥位時加劇,坐位或前屈位時減輕,不能被解痙止痛藥所緩解。因此,若進食后不久出現腹痛,應及時診治。大部分患者還伴有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多發于腹痛后,特點是先吐食物,后吐苦水,嘔吐后疼痛不見緩解,有的患者還可出現發熱、黃疸等。
不典型癥狀易被誤以為是胃痛部分患者癥狀不典型,常常容易被漏診或誤診。有的胰腺炎不是在餐后馬上發生,而是在當晚或第二天才發生,最初表現為上腹發脹、疼痛、嘔吐、厭食、腹瀉等,類似于急性胃腸炎,許多患者開始往往會誤以為是胃痛導致,于是就擅自服用一些藥物,患者家屬也常常會勸患者吃些東西來緩解疼痛,殊不知這些做法都會引起胰腺炎的加重惡化。因此,應做好患者教育,避免病情加重。
普及患者教育,預防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急癥,病死率高,通常通過禁食禁水、減壓補液等對癥治療可緩解,也有部分患者會演變成更為兇險致命的重癥急性胰腺炎。作為基層醫生應該對潛在患者群進行急性胰腺炎的科普知識教育,提高患者對該病的認識。
消除誘因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導致胰腺炎發生的因素,可預防胰腺炎發生和復發。少量多餐、細嚼慢咽是預防胰腺炎的主要措施,切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避免高蛋白、高脂食物。 對于高脂血癥患者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調脂治療。對于有膽系疾病的患者,最好積極治療,合理飲食,避免暴飲暴食,以減少對胰腺、肝膽、胃腸的負擔。嗜酒者,如果已經發生過胰腺炎,首先要禁酒,以免重蹈覆轍,舊病重來。即使恢復正常飲食,也要注意后期的飲食調理,定期隨訪。合并其他疾病服藥者,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擅自用藥,以免用藥不當遭致胰腺炎突襲。
及時就醫告知患者如果在進食后,尤其是暴飲暴食和飲酒之后發生腹痛、腹脹,一定要及時就醫,警惕胰腺炎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