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檢測項目可以根據癌癥類型和檢測的目的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癌癥檢測項目:
1. **血液學檢查**: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心臟功能等常規檢查,同時也包括甲狀腺功能、腫瘤標志物等檢查。
2. **影像學檢查**:包括B超、CT、磁共振、骨掃描等檢查,超聲可以每隔1-2個月檢查,CT可以每隔2-3個月檢查,磁共振每隔3個月檢查,而全身骨掃描每隔半年或者1年的時間進行檢查。例如,肺部CT可以用于早期肺癌的篩查,腹部彩超、腹部CT、胃鏡、腸鏡檢查可以判斷是否存在消化系統腫瘤,泌尿系統彩超檢查可以判斷是否存在泌尿系統腫瘤,女性患者可以定期進行乳腺彩超或乳腺鉬靶檢查以判斷是否存在乳腺病變,甲狀腺彩超檢查可以判斷甲狀腺是否有可疑病變或癌結節。
3. **內窺鏡檢查**:例如胃鏡檢查、腸鏡檢查、鼻咽鏡檢查等,通過這些檢查可以獲取病理標本。
4. **病理學細胞學檢查**:包括病理標本的免疫組化檢查、細胞學查找癌細胞等,這是確定癌癥性質和分型的重要手段。
5. **血清學腫瘤標志物**:能夠反映腫瘤發生、發展情況,是檢測腫瘤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可與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體內是否有腫瘤存在。例如,CEA、CA199、CA153、CA125、AFP等檢查具有參考意義。
以上這些項目只是一些常見的癌癥檢測項目,并不代表全部。不同的癌癥類型可能會有不同的檢測項目和方法,具體需要進行哪種檢測應咨詢專業醫生并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