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慢性胃炎
-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劉正新 主任醫師

胃從里向外是分層結構,最里邊一層叫做胃黏膜層,下面還有四層結構,黏膜層如果發生炎癥,叫做胃炎。胃炎分成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區分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是通過把黏膜取下來之后,在顯微鏡下去看組織結構時,黏膜里面有很多中性粒細胞浸潤,便是急性胃炎。如果看見胃黏膜細胞里邊有很多單核淋巴細胞浸潤,稱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根據胃黏膜本身細胞或小凹有沒有變化,組織結構有沒有變化,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只有炎癥細胞浸潤,但沒有黏膜細胞本身減少,或黏膜小凹結構減少,所以相對比較輕。如果慢性萎縮性胃炎除了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以外,會出現黏膜變薄,黏膜變薄是因為黏膜上皮細胞數量減少,同時黏膜小凹結構變少。在顯微鏡下看時,小凹會明顯比正常黏膜少。
根據黏膜減少程度,可以把萎縮性胃炎分成輕度萎縮、中度萎縮和重度萎縮。所以在診斷胃炎時,要區分成是急性胃炎還是慢性胃炎,根據浸潤的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多還是中性粒細胞多來區分。在診斷慢性胃炎以后,還要分成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根據胃黏膜上皮細胞或小凹數量來分是輕度還是中度還是重度萎縮。所以對于慢性胃炎的診斷,不光要區分程度,還要分類型。尤其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上更受到醫生關注。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