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結晶什么意思
-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韓毅力 副主任醫師

尿結晶即結晶尿,結晶尿指原尿中各種物質在尿液的不同pH值、膠體濃度以及溫度下,溶解度不同,當物質濃度超過在該條件下的溶解度,會有晶體析出。結晶尿的主要意義與結石的發生有關,也可能與其它疾病有關,但較少見,如酪氨酸、亮氨酸結石常見于急性肝壞死、白血病等,而膽紅素結晶多見于肝細胞性黃疸、膽汁淤積性黃疸。多數結晶尿與結石的發生相關,結石的主要成分是晶體,根據晶體的不同,將結石分成含鈣結石、感染性結石、胱氨酸結石和尿酸結石。結石的成分可以單一,也可以復合。通常結石形成的原因較復雜,具體如下:1、外界因素:如自然環境、天氣等;2、個體因素:如膳食結構、飲食喜好以及是否具有代謝性、內分泌性疾病等;3、泌尿系統:如是否存在泌尿系統梗阻或感染等;4、其他:如結石成石因素。在外界因素、個體因素以及泌尿系統因素作用下,尿液成石因素會增強,抑制成石因素減弱,從而導致結晶體的形成,即出現結晶尿,結晶可進一步發展結石。在堿性尿中容易析出的晶體包括碳酸鈣結晶、磷酸鈣結晶以及尿酸鈣結晶,在酸性尿中容易析出草酸鈣結晶、尿酸結晶、膽固醇結晶、胱氨酸結晶、賴氨酸結晶等。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