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腳背上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 腳背上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
參與醫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張章 副主任醫師

腳背上的穴位有很多,分別歸屬于不同的經脈,作用也有所不同,具體如下:1、位置:大趾和第二趾的趾蹼緣有行間穴,跖骨底結合前部有太沖穴,這兩個穴歸屬于肝經。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有內庭穴,歸屬于胃經。第四趾和第五趾之間還有足臨泣、地五會,這兩個穴歸屬于膽經。在足背最高處動脈搏動的位置,還有趺陽脈,也就是沖陽穴,腳踝前方是解溪穴,這兩個穴位也都歸屬于胃經;2、作用:不同區域歸屬于不同的經脈,主治作用也各不相同,如太沖、行間這樣的肝經穴,可以治療頭暈、目眩、目赤腫痛。膽經的足臨泣、地五會,可以治療口苦、咽干、兩脅脹滿、往來寒熱。屬于胃經的內庭、解溪,可以治療腸腹疾患,出現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痛、腹瀉,就可以選取胃經上的穴位。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