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吃退燒藥出汗怎么回事
- 吃退燒藥出汗怎么回事
-
參與醫生

服退燒藥時出汗是正常現象,退燒藥通常屬于解熱鎮痛藥范疇,也稱為非甾體抗炎藥。人體內存在體溫調節系統,人體發熱時,為避免過高溫度對內臟器官造成損傷,此時體內會動員體溫調節系統,抵抗高溫對內臟器官的損傷,內臟血管擴張是其中的一部分。非甾體抗炎藥,即退燒藥,主要作用是使大腦的體溫調定點下降,從而使皮膚毛血管擴張,增加散熱,這樣會使人體溫度下降。毛細血管擴張可導致大量出汗,出汗的同時也是散熱的過程,會帶走人體大量的熱量,起到保護內臟器官,避免受到高溫損傷的作用。解熱鎮痛藥退熱主要的原理,是通過將體溫調定點下降,通常擴張毛細血管,增加出汗,從而達到散熱目的。從中醫上講,通過汗毛孔擴張,增加出汗,也能夠達到使體溫下降的目的,無論西醫的解熱鎮痛藥,或治療發熱的中藥,機理通常相似,即通過擴張毛細血管,使汗毛孔張開,增加出汗,以達到散熱目的。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