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疾病的危害
-
參與醫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張波 副主任醫師

骨科診療的疾病,主要包括人體骨骼的疾病,而這種疾病分為退變、勞損疾病和外傷導致的疾病。退變、勞損往往見于退行性的骨性關節炎、頸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還有各種膝關節、踝關節以及肩關節等關節的退變性疾病,從而引起了人體的功能受限。具體如下:1、椎間盤突出:頸椎腰椎突出可能引起手臂疼痛、麻木、四肢無力。腰椎間盤突出可以引起腰痛和坐股神經疼痛,甚至引起大小便失禁或者癱瘓的可能性,這是因為頸椎脊柱的腰椎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2、關節退行性改變:最常見的是手指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而膝關節退行性改變是膝蓋、髖關節發生退變勞損,無法正常走路或者無法完成正常的運動,上述都是因為退變引起的骨質損害。對于老年人,骨鈣流失容易造成骨頭發生骨折,骨頭的脆性增加會造成老年人慢性腰背部疼痛,進而人體逐漸變矮或者出現駝背,甚至發生髖關節、手腕、脊柱骨折,從而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3、外傷:導致骨科疾病的因素,外傷也占其中一部分,比如不小心崴了腳,會造成踝關節的扭傷,引起正常的生活功能受限或者造成骨折。骨折愈合之前,人體可能也會出現功能受限,一般骨折這種問題,可以通過手術的方式達到痊愈效果。上述由于老化引起的退變性疾病,這類危害的預防更重要,通過避免鈣流失,早期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平時注意生活姿勢的改善,減少或者延緩脊柱和關節的老化,可以減少骨科疾病對產生的危害。而外傷所引起的骨折,這類因素往往是意外發生,很難徹底避免。但因為退變所造成的骨科疾病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完全可以做好疾病的預防和保健,來延緩或者減少這種骨科疾病對我們所產生的危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