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翼狀胬肉怎么形成的
- 翼狀胬肉怎么形成的
-
參與醫生
鄭州人民醫院 李曉東 主治醫師

翼狀胬肉為球結膜以及纖微血管組織呈翼狀侵入角膜淺層,是一種結膜組織的增殖性病變引起的疾病,在我國發病率是2%-5%。其發病機制比較復雜,通常認為與長期暴露于煙塵、風沙、日光以及受冷熱刺激有關,使角膜緣部的血管或結膜上皮組織發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癥,組織增生以后呈纖維細胞增殖,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浸潤,最終形成翼狀胬肉,其形狀酷似昆蟲的翅膀而得名。該病好發于老年人,多數發生在球結膜的鼻側,少數發生在球結膜的顳側。
早期癥狀不明顯,表現為結膜輕度隆起,隨著病情的進展,胬肉逐漸超過角膜緣,部分患者表現為充血、發紅、有異物感、眼干、眼癢等不適。比較嚴重的病例,胬肉遮蓋瞳孔區遮擋視物,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對于長時間處在陽光照射強的環境中的人群,建議平時戴太陽鏡、防曬帽和遮陽傘來有效防護紫外線輻射,可以減少本病的發生。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