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什么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 什么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劉正新 主任醫師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以前叫慢性淺表性胃炎。胃從里往外分層,最里邊這一層叫黏膜層。黏膜層里尤其是胃體有很多皺褶,因為里面有好多小凹細胞,有一定分泌功能,還有研磨、消化、推送功能,胃能容受吃進去的食物。
如果胃黏膜發生了炎癥,叫做胃炎。如果把黏膜細胞取出來一塊,做病理學檢查,在顯微鏡下看到里邊會出現淋巴細胞、單核細胞,這時定義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在1972年時分成了慢性萎縮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是現在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指在胃黏膜里邊有炎癥細胞浸潤,雖然有炎癥細胞浸潤,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增多,但黏膜表面小凹或黏膜上皮細胞不減少,可以看到黏膜是正常充盈狀態,所以叫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在臨床上非常常見,會表現為上腹疼,有的人可能會一餓便疼,有人可能吃飽了疼,有人不論是餓了還是飽了都疼,還有人會伴有肚子脹,有人會伴有不愛吃飯,有人還會伴有惡心,有人還會出現口臭、打嗝表現。
臨床上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占的比例不少。根據患者癥狀,可以選擇給患者做胃鏡檢查。胃鏡下可以看到胃黏膜細胞紅白相間,主要是炎癥細胞浸潤導致黏膜改變,以紅為主。
萎縮性胃炎往往以白為主,淺表性非萎縮性胃炎往往是以紅為主。這種情況還同時可以伴有小糜爛,可能伴有膽汁反流,可能還會伴有腸化生等情況。如果胃鏡不能夠肯定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時,對年輕的沒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取胃黏膜在顯微鏡下觀察。
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胃黏膜組織里面有很多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同時黏膜小凹和黏膜細胞不減少,是正常的組織形態,可以診斷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