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外踝骨折多久能下床走路
- 外踝骨折多久能下床走路
-
參與醫生
北京協和醫院 張嘉 主任醫師

外踝骨折是踝關節骨折里非常常見的一部分,一旦骨折以后,因為踝關節其實對于骨折關節的位置要求非常高,有時有很輕微錯位,就會造成很嚴重創傷性關節炎與關節功能缺失。因此,踝關節骨折需做手術比例比較高。若是外踝骨折需做手術固定,走路其實可扶拐下地,只要是單側踝關節完全可下地,只是可能需要拄拐,不能點地。
通常做手術大概在術后5-6周時就可開始部分負重,然后根據骨折本身穩定性以及內固定強度,大概逐步開始增加負重的比例,一直到大概12-14周左右。若拍一個X照片,骨頭長好了,也沒有癥狀,醫生同意可開始正常走路,大概也需3個月左右。
其實若是非常穩定的沒有移位的骨折,可通過石膏或支具來制動,但也需要6周左右的制動時間,但這個期間不能夠完全負重走路。因此也差不多,大概在傷后或術后6周左右開始部分負重扶拐走,到14周左右骨折愈合時正常走路,但這期間踝關節骨折無需一直躺在床上,可下地用助行器或扶拐正常行走。因此,外踝骨折不論是做石膏支具進行制動,還是做手術進行內固定,即使在傷后或術后早期也可以下地。但只需要通過拐杖或助行器協助,不負重的用健側腳與助行器或拐杖可以走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