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肛怎么治
-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李進軍 主任醫師

脫肛在醫學上又稱直腸脫垂,指直腸壁部分或全層向下移位。如果是直腸壁部分下移,即直腸黏膜下移,稱為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如果是直腸壁全層下移,稱為完全脫垂。如果下移直腸壁在肛管直腸腔內,稱為內脫垂,如果脫至肛門外,稱為外脫垂。如果脫垂反復脫出,可以導致陰部神經損傷,從而導致肛門失禁,且引發直腸潰瘍、出血、狹窄和壞死危險。
發生脫肛后,治療一般依據年齡、嚴重程度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消除直腸脫垂的誘發因素。從年齡來說,如幼兒直腸脫垂,即幼兒脫肛,以保守治療為主。成人脫肛保守治療無效,可以采用硬化劑注射療法。如果成人完全性脫肛,需進行手術治療。具體而言,保守治療指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同時注意縮短排便時間,便后立即將脫出的直腸復位,以防止水腫嵌頓而加重病情。
如果有便秘或慢性咳嗽,需進行積極治療,以免加重脫垂程度和手術治療后復發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每天進行提肛運動,鍛煉肛門括約肌功能,防止脫垂,需堅持才能產生效果。通過日常生活注意,效果不明顯時,可以嘗試用藥物治療。一般情況下,將硬化劑注射到脫垂部位的黏膜下層內,從而使得周圍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癥,目的是達到粘連固定,這種治療方法需醫生來完成。如果脫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病人癥狀較明顯,需通過手術治療。手術方法較多,需和醫生溝通來確定最終手術方案。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