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早期胃癌
-
參與醫生
煙臺毓璜頂醫院 侯迎生 副主任醫師

胃癌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主要為胃腺癌。胃癌占胃部惡性腫瘤的95%以上,2008年全球新診斷出胃癌近100萬例,病死人數74萬,分別居全部惡性腫瘤診斷病例的第四位和惡性腫瘤病死率的第二位。雖然胃癌全球總發病率有所下降,但2/3胃癌病例分布于發展中國家,地理分布以日本、中國等東亞國家高發。胃癌在我國仍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不同地區間有很大差異,北方高于南方,農村高于城市,男性胃癌發生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55-70歲為高發年齡段,全國平均死亡率為16/100000,近年死亡率下降并不明顯。
胃癌的好發部位依次為胃竇、賁門、胃體、全胃和大部分胃,據胃癌的進程可分為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指病灶局限且深度不超過黏膜下層,無論有無淋巴結轉移。早期胃癌好發于胃竇部及胃體,特別是小彎側,表現為小的息肉樣隆起或凹陷,呈平坦樣。但黏膜粗糙,觸之易出血,呈斑片狀充血及糜爛。胃鏡下疑診者可用美藍染色,病變處著色有助于指導活檢部位。通過應用放大胃鏡、窄帶成像、激光共聚焦胃鏡,更能仔細地觀察細微病變,提高早期胃癌的診斷率。由于早期胃癌在胃鏡下缺乏特征性,病灶小,易被忽略,需內鏡醫生細致的觀察,對可疑病變多處取活檢才可診斷。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