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脊髓損傷最佳康復時間
- 脊髓損傷最佳康復時間
-
參與醫生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盧桂蘭 主任醫師

脊髓損傷急性期,一般是指患者傷后住院期間,當臨床搶救告一段落,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基本平穩、脊柱穩定,即可開始康復訓練。急性期主要采取床邊訓練的方法,主要目的是及時處理并發癥,預防廢用性綜合征,為以后的康復治療創造條件,訓練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體位的擺放:患者臥床時應注意保持肢體處于功能體位;
2、關節被動運動:對癱瘓的肢體進行關節被動運動訓練,每日1-2次,每一關節各軸向運動20次,即可防止關節攣縮和畸形的發生;
3、體位的變化:對臥床患者應定時變換體位,一般每2小時翻身伸一次,以防止壓瘡形成;
4、早期坐立訓練:對脊髓損傷行內固定手術、骨髓穩定性良好者,應于早期傷后或術后1周左右,開始坐立訓練,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開始時將床搖起30°,如無不良反應則每天將床頭升高15°,逐漸增加到90°,并維持訓練;
5、站立訓練:患者經過坐起訓練后,無直立性低血壓等不良反應者,可考慮進行站立訓練,訓練時應保持脊柱的穩定性,佩戴矯形器或腰圍訓練起立和站立活動。患者起立時,從床傾斜20°開始角度漸增,8周后達到90°;
6、呼吸及排痰訓練:頸髓損傷患者、有呼吸肌麻痹的患者,應進行腹式呼吸、咳嗽、咳痰能力,以及體位排痰訓練,以防止及治療呼吸系統的并發癥,促進呼吸功能恢復;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