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影響血壓的生理性因素有哪些
- 影響血壓的生理性因素有哪些
-
參與醫生
銀川市婦幼保健院 唐明華 副主任醫師

影響血壓的生理性因素有很多,包括強烈運動、精神緊張、突然興奮、有一過性升高,飽餐后也有上升,都屬于正常反應、也屬于短期影響因素。人體內心血管活動是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支配的,與之有關的神經元廣泛分布于神經系統自脊髓至大腦皮層的各級水平。所謂心血管中樞是指連續分布在下丘腦、中腦、橋腦和延腦的各級心血管神經元,它們專門管理人體心臟和心血管的活動,包括血壓的調節。這些活動都是通過各種心血管反射活動完成的,屬于短期因素,包括兩部分:
1、心血管反射:在生理狀態下,機體為維持相對穩定的內環境或者機體隨時適應外環境的各種變化,在人體內存在多種既能感受機體內部,也能感受機體外部的感受器;它們的主要功能是感受各種心血管運動,主要有壓力感受器,壓力感受器存在于人體頸部的頸動脈竇和緊接心臟的主動脈弓上,在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血管壁的外膜下有非常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其末端膨大呈卵圓形,專門感受機體壓力變化。例如當一個人運動時,動脈血壓由低逐漸上升時,上述壓力感受器就能感覺到壓力的再增高,增高到一定程度,它的神經末梢就開始興奮而發放神經沖動,通過人體傳入神經通道進入大腦,告知大腦專管心血管活動的中心血壓正在上升,再通過人體的傳出神經通道影響心臟和心血管活動;其總的效果是使心臟的活動不至于過強、血壓不至于過高、保持血壓在較低水平;這種感受性反射又被叫做減壓反射。相反,當動脈血壓突然降低時,上述降壓反射活動減弱,使心臟的心輸出量增加,血管的外周阻力增大、減少血壓的降低、動脈血壓回升,使血壓維持在相對穩定的范圍;
2、體液調節:體液調節是指血液和組織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對心臟和血管活動的調節作用,使血壓上升的化學物質主要有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使血壓降低的如肌肽和前列腺素等,它們在體內的動態平衡有助于人體血壓的穩定。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