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吸煙對血管的影響
- 吸煙對血管的影響
-
參與醫生
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 劉秀 副主任醫師

吸煙者血中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升高,可使動脈壁內氧合不足,容易導致血小板在動脈壁內的黏附、聚集,形成血栓,經過長時間累積,可導致相應管腔壁發生相對性狹窄,可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吸煙除了對氣管和肺臟不好以外,對全身血管,尤其是內皮細胞有損傷,后果很嚴重。內皮細胞損傷后,血脂、白細胞、纖維蛋白沉積到此處,可形成斑塊,造成血管硬化及狹窄。重者冠狀動脈內斑塊破裂,可造成心肌梗死,或可出現下肢血管硬化閉塞癥等。
吸煙被認為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煙草制品在燃燒過程中,煙葉燃燒點的溫度可達900℃,這種煙葉及煙紙與空氣中的氧氣一起發生各種反應,再進一步生成大量化學物質,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及多環芳烴。吸煙還可以使血清中膽固醇增高,容易得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不穩定時易破裂,隨血流堵塞小血管。煙草中含有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冠狀動脈及心肌,引起動脈痙攣和心肌受損,增加心臟病及腦卒中風險。因此,吸煙者需要緩慢減量,直到逐漸戒掉。吸煙產生的二手煙會造成吸煙者家庭里其它成員血管及氣管病變。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