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5分鐘搞懂上消化道出血
- 5分鐘搞懂上消化道出血
-
參與醫生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 董志敏 副主任醫師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出血,為臨床常見急癥之一,臨床表現取決于出血病變的性質、部位、失血量與速度,并與患者出血時的全身狀況密切相關。上消化道出血為急重癥,主要根據病史、嘔血和血便情況、脈搏、血壓、腸鳴音、尿量、肝功等變化情況,結合纖維內窺鏡檢查、選擇性動脈造影等進行分析。一旦發病,需要立即止血、搶救休克、治療原發病。食管和胃的急性出血以嘔血為主,分別呈鮮紅色和咖啡色;十二指腸以下病變出血以便血為主;膽道出血多伴黃疸與膽絞痛;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多有慢性肝病病史,大出血后可使肝功能損害加重,甚至發生肝昏迷;賁門黏膜撕裂出血,多在劇烈嘔吐后發生。常見于上消化道炎癥、潰瘍、糜爛、憩室、腫瘤、損傷等;門靜脈梗阻及高壓如肝硬化、門靜脈炎及血栓形成;消化道鄰近臟器疾病如肝、膽、胰癌腫破裂出血入消化道等;急性傳染病如敗血癥、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其他如尿毒癥、嚴重缺氧、藥物過敏與中毒等,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可通過實驗室檢查、吞線試驗或熒光素吞線試驗、放射性核素顯像、選擇性動脈造影、內窺鏡檢查、X線鋇餐檢查和氣鋇雙重造影以明確診斷。一般需采取臥床休息、補充血容量、止血治療及手術治療。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