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鐘搞懂癇病
-
參與醫生

癇病又稱癇證、癇病、羊癲瘋等。是一種可以由先天性或后天因素,以突然意識喪失、發作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發作時可發出怪叫聲、發病急促、清醒后和常人無異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發作性疾病,也是一種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癇傾向為特征的腦部疾病。患者的病因與年齡密切,發病人群可從新生兒至老年人,而起病年齡和性別對預后影響不大。若為單純感覺性的發作,則主要表現為面部或肢體運動障礙,一般持續半分鐘、一分鐘,很快就消失;杰克遜式癇病發作,則為從口或手部位局部抽搐,逐漸擴展到前臂、肩部,甚至到半身發作;顳葉癇病主要表現為精神障礙、意識模糊或精神異常。若為全面性發作,臨床中常見全身強直-陣攣發作,主要表現為突然神志不清、兩眼上翻、牙齒緊咬、四肢抽搐;全身強直性發作,主要表現為四肢肌張力增高,強直為主要表現;全身陣攣性發作,以陣攣為主要表現,突然意識喪失,可自行醒來。癇病的病因可分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胎兒在母親腹中時母親受到驚嚇,或父母患有癇病,均為先天性因素;七情失調、外感六淫之邪、外傷即為后天因素,均可導致癲癇。
癇病的治療方法較多,其中藥物治療是癇病的首選治療。此外還有外科治療,外科治療是一種有創性治療手段,必須經過嚴格的多學科術前評估,確保診斷和分類的正確性。針灸治療可根據病情酌情選用4-5個穴,正在發作時用強刺激法,休止期和恢復期的治療方法包括體針、艾灸、電針、頭針、按摩等。生酮飲食法若能得到堅持,也可有效控制癇病發作。
通常建議癲癇患者保持樂觀情緒,經過抗癇病藥物治療后,若癥狀持續無發作兩天以上,應仔細評估停藥復發風險,遵醫囑停藥。此外還應避免各種顱內感染,且按時復診。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