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核磁共振
-
參與醫生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 高翔 主任醫師

磁共振成像術(MRI)也稱為核磁共振,其基本原理是在強大磁場的作用下,記錄組織器官內氫原子的原子核運動,經計算和處理后獲得檢查部位圖像。
其檢查目的主要是為了除外顱腦及脊柱、脊髓病變、五官科疾病、心臟疾病、縱膈腫塊、骨關節和肌肉病變,子宮、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腎、胰等部位的病變,其優點包括對人體沒有損傷;能獲得腦和脊髓的立體圖像;能診斷心臟病變。
但MRI也具有一定的缺點,如很多病變單憑MRI仍然難以確診,不像內窺鏡可同時獲得影像和病理兩方面診斷;對肺部檢查也不具優勢,對肝臟、胰腺、腎上腺、前列腺的檢查比較具有優勢,但費用昂貴;對胃腸道疾病病變不如內窺鏡檢查;體內留有金屬物品者不宜接受MRI,而CT可以。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