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5分鐘搞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5分鐘搞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參與醫生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 馬強 副主任醫師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又稱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是一種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人體內產生抗血小板的自身抗體,導致網狀內皮系統破壞血小板過多,從而造成了血小板的減少?;加蠭TP的患者,多半以上為兒童。多于感染后數天或數周內起病,男女比例相似,70%-80%的患兒可以痊愈,余下的20%-30%可能發展為慢性的ITP。ITP根據其新的分類方法,可以分為新診斷的ITP、持續性的ITP和慢性ITP。其發病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臨床認為與免疫因素、感染等有關。急性型起病比較急驟,部分的病人可有畏寒、寒戰、發熱;全身的皮膚出現瘀點、瘀斑,可有血皰形成及血腫形成;還常見的癥狀有鼻腔出血、齒齦出血、口腔黏膜及舌體出血等;慢性型起病隱匿,一般沒有前驅癥狀,多為皮膚、黏膜的出血,如瘀點、瘀斑,外傷后出血不止,鼻腔出血、齒齦出血比較常見。主要治療首選糖皮質激素治療,約90%的病人經正規治療后血小板能夠恢復正常。對于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例,臨床可以采取免疫抑制劑,比如環磷酰胺、環孢素、達那唑等治療。近年來國內外采用利妥昔單抗,治療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如果使用二線的免疫抑制劑沒有效果的病人,可以采取脾切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