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低密度膽固醇是怎么回事
- 低密度膽固醇是怎么回事
-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范振興 副主任醫師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血脂譜其中的一種。如果把一個人的血液抽取出來,沉淀一天之后,會發現血脂成分分開了層次。漂浮在液體表面的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由于密度比較低容易浮在血液的表面,這種類型的膽固醇其實是壞膽固醇。它可以把肝臟內的脂質成分帶到血管內,在血管內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升高之后,就會沉積到血管壁上,最后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隨著斑塊的變大就會導致管腔狹窄,導致血流不暢,出現相應器官或者組織的供血不足表現。如冠心病、腦血管病,還有外周動脈硬化甚至是閉塞引起的肢體缺血,正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加重動脈硬化,導致心腦血管發生。在體檢診療過程非常關注,現在通過生化儀器檢測,很方便檢測出來它的水平。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3.37 mmol/L,診斷為高脂血癥或者叫高膽固醇血癥。病人如果心血管風險比較高,就需要去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如何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該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礎上,應用他汀類降脂藥,降低了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延緩動脈硬化,延緩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和發展。具體用藥,要去正規的醫院,經過醫生的綜合判斷,選擇合適的治療。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