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 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
參與醫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李聞 主任醫師

幽門螺桿菌是在1983年由澳大利亞的兩個醫生,即病理科醫生Warren和消化科醫生Marshall最早發現的。當時并不被主流的醫學界所認可,因為過去認為由于胃酸的作用,胃部是不可能有細菌寄生的。但是這兩位醫生卻發現胃里邊確實有細菌,顛覆了傳統醫學界的認識。
通過20年的驗證和研究,發現胃部不但有細菌,而且這類細菌和糜爛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甚至胃癌都密切相關。所以鑒于他們的發現,在2005年的時候,被授予了醫學諾貝爾獎。
這種細菌的發現,改變了醫學界對消化系統疾病,尤其是胃疾病的認識,顛覆了過去很多傳統的觀念。
潰瘍病過去被認為是無酸無潰瘍,后來發現胃的黏膜正常,即使有胃酸,也并不會得潰瘍,就如正常人并不都是所有人都得胃潰瘍,但是都有胃酸。經發現潰瘍病患者多半和細菌感染有關,即胃黏膜細菌感染后,形成損傷,再加上胃酸的作用才會形成潰瘍。
元兇實際上是胃幽門螺桿菌感染,這種細菌通??梢酝ㄟ^唾液傳染,最常見的就是密切接觸的人,通過口水傳染,尤其是中國人吃飯不分餐,大家一個盤子里去夾菜,經唾液會發生傳染。
故密切接觸者都應到醫院檢查是否有細菌感染,確認后應根除細菌,而減少患胃病、胃癌的風險,且越早發現、越早根除,獲益越大。
晚年70-80歲才發現,即使根除后,帶來的好處也不大,因為胃的損傷已經存在。所以越早發現、越早根除細菌,不僅自身受益,周邊的人也會受益,避免了細菌傳播。所以在有細菌時,要將其根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