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灶是什么病
-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賴光輝 主任醫師

缺血灶是影像學的術語,是指機體的組織、器官,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組織缺血或者是缺氧出現異常,組織會出現損傷或壞死而形成的局部病變。在影像學檢查中,表現為缺血灶,可以發生于身體的任何部位,缺血灶表明病變區正處于慢性的缺血缺氧狀態。但是這個區域的供應血管沒有完全堵塞,患者可以不表現出任何癥狀,會通過顱腦核磁共振檢查,或其他的相關檢查發現。缺血灶的出現提示患者存在小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血管狹窄等。其形成原因包括血管粥樣硬化,以及微栓塞主動脈或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內容物,及其發生潰瘍時腹壁血栓凝塊的破碎,可以散落到血流中成為微栓子,這種由纖維素、血小板、白細胞、膽固醇結晶組成的微栓子,會輪回血流進入小動脈發生堵塞。此外,心臟疾病是導致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流變學的改變、血液身份的改動等,也和此現象有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