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阿米巴病
-
參與醫生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康鵬 主任醫師

由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所致的疾病,統稱為阿米巴病,按病變部位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腸阿米巴病和腸外阿米巴病。腸阿米巴病的主要病變部位在結腸,表現為痢疾樣的癥狀,腸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肝膿腫最為常見。1、傳染途徑:溶組織內阿米巴是一種寄生原蟲,其感染階段是阿米巴包囊,人攝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腸阿米巴病發病前有一定的潛伏期,數日至數周,大多在三周以上。部分患者感染阿米巴后,糞便中會有包囊排出,但無臨床癥狀,成為攜帶者;2、癥狀:感染者免疫力低下則可能會發病,出現腹痛、腹瀉、便血、果醬樣便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腸穿孔、腸出血。阿米巴滋養體還可自腸道進入血液、淋巴,蔓延至遠處器官,而引起各種腸外的并發癥,如肝、肺、胸膜、心包、腦及鄰近皮膚等形成膿腫或潰瘍。阿米巴肝膿腫常繼發于腸阿米巴病,起病較為緩慢,其臨床表現與病程、膿腫的大小、部位、有無并發癥有關。多數患者都會有不規則的發熱、肝區疼痛,同時還可伴有食欲不振、盜汗、腹瀉等癥狀;3、治療:患者入院后,可首先給予相應的支持治療,穩定患者的病情,待診斷明確后可針對性的使用抗阿米巴藥物,目前常用的藥物有硝基咪唑類,如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等。目前阿米巴肝膿腫的治療主要以抗阿米巴藥物為主,如甲硝唑等,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多需應用肝穿刺引流治療,以上治療均無效時,則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