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慢性腸炎是怎么回事
- 慢性腸炎是怎么回事
-
參與醫生
煙臺毓璜頂醫院 咸香淑 副主任醫師

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或結腸炎。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和里急后重的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分為急性和慢性,慢性腸炎病程一般在2個月以上,臨床常見的有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性痢疾、血吸蟲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局限性腸炎等。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者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重者可有黏液膿血便或水樣便。
腹瀉程度輕重不一,輕者每天排便3-4次,或者是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重者可1-2個小時1次,甚至出現大便失禁。直腸嚴重受累的時候可出現里急后重感。糞質多呈糊狀、混有大量黏液,常帶膿血、部分患者帶鮮血,其病變局限于直腸,稱為出血性直腸炎。血液或大便分開排出,或者是附著于正常的或干燥的糞便表面,常被認為是痔瘡導致的出血。直腸炎患者異常排黏液便,甚至出現大便失禁。病變若擴展至直腸以上,血液往往與糞便混合,或者出現血性腹瀉。這種情況建議進行結腸鏡的檢查,明確診斷以及必要的鏡下活檢指導治療。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