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責罵和訓斥,卻很可能在寶寶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傷害。以下是媽媽需要避免的幾種常見的錯誤育兒態度。
禁忌一:傷害寶寶自尊心
案例:離上班時間只有半小時了,媽媽手忙腳亂地把鞋子放到靈靈腳下,然后自己換衣服去了。可剛過一會,靈靈就提著鞋子走進來:“媽媽,幫我穿鞋,我不會!”媽媽一把奪過鞋子,氣急敗壞地教訓道:“你怎么這么笨啊?連這也不會!”
點評:媽媽需要知道,否定寶寶人格,對于寶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非常不利。
寶寶生活自理能力差,根源在于父母平時沒有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即使寶寶會做但沒有做好,媽媽也需耐心指導,切忌責罵寶寶“無用”、“笨”等,以免傷害寶寶的自尊心。
禁忌二:嚇唬寶寶
案例:醫生給感冒了的可可打了針,并開了一些藥,囑咐可可媽準時讓她服下。可剛回到家里,無論媽媽怎么勸說,可可就是拒絕吃藥。可可媽急了:“你再不吃藥,我就叫醫生來給你打針!”可可聽了,嚇得大哭起來。
點評:寶寶都怕打針時的疼痛,所以許多媽媽慣用的對付不聽話寶寶的辦法就是說讓醫生打針。看起來似乎能起到不錯的效果,但如果媽媽常用這種態度嚇唬寶寶,必然使他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甚至產生“陌生人恐懼癥”。
禁忌三:不顧寶寶能力的過分要求
案例:為了讓媛媛不輸在起跑線上,媛媛媽省吃儉用給她報了個高價美術速成班。可眼看課程都快結束了,媛媛的畫技依舊毫無起色。一次,媛媛把自己畫好的“吃蘿卜的小白兔”拿給媽媽看,媽媽一看就火大了:“怎么兔子的耳朵這么小?兔子的嘴巴怎么像豬嘴呢?畫得這么差勁,真是白白浪費了媽媽的辛苦錢!”
點評:無論什么事情,媽媽都希望寶寶能做得再好一點,尤其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媽媽的這種心情似乎可以理解。
但是,在寶寶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經很完美。所以,媽媽應該把事情與寶寶的能力進行對照,如果寶寶能做而不做,媽媽可進行勸導;如果超出寶寶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勉強,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禁忌四:不顧寶寶的需求下命令
案例:小小跟著爸爸學會初步使用電腦后,經常趁媽媽不注意打開電腦玩游戲。小小媽看到后就立即出面制止:“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不準玩電腦!”看到小小沒有要下的意思,媽媽更是直接沖過去一把將小小拽下電腦椅……
點評:孩子好奇心強,對新接觸的事物都想探個究竟,媽媽需要理解和照顧寶寶的這種求知心態。
就如案例中的情況,即使寶寶過分迷戀電腦游戲,媽媽也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可以試著暫時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或愛好,給寶寶一個調整的時間。不顧寶寶需求且態度蠻橫地下命令,只會讓寶寶覺得媽媽很兇,不但容易傷害親子感情,甚至會讓寶寶模仿這種態度去對待他人。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