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的自我意識
2歲的寶寶有了“自我意識”,最明顯的特征是“那是我的”,想從寶寶手里拿到屬于他的東西,可要費一番周折。
如果不想把他手中的東西給你,不再是把小手高高舉起或藏到身后,而是義正詞嚴地阻止你要他的東西。果果“手松”,無論多好吃的食物,多喜歡的玩具,只要有人要,無論是大人寶寶,他都會慷慨地遞過去。這是為什么?難道果果沒有“自我意識”?一個小妹妹要果果的氣球,果果玩性正濃,哪里會舍得給妹妹,可妹妹哭著喊著要,果果默默地遞給了妹妹。當果果把頭轉過來的時候,我看到果果眼里充滿了淚水,果果不到3歲,正是“護東西”的年齡,他把自己心愛的東西給出去,是仁義使然。
需要講明事情原委
寶寶會展示很多令父母驚奇的能力,好像什么都懂。有時寶寶也會“混”起來——違拗了他的想法,不答應他的要求等等。教養良好的寶寶,只要媽媽和他講明事情的原委,他就會像個可愛的小天使,很快樂地接受媽媽的安排。
調皮的寶寶
寶寶動作之快,簡直出乎媽媽意料。放在茶幾上的杯子,還沒等媽媽拿起來,站在媽媽身邊的寶寶,會躥到媽媽前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它撩到地上,看著摔在地上的玻璃碴,稍微一愣,很快就玩自己的去了,全然沒有了以往的害怕。
聽懂“不”的含義
2歲以前的寶寶,媽媽越不讓他動的東西,他越要動,那是不理解媽媽的話,是由于媽媽的提醒,寶寶才走到東西跟前。
2歲以后的寶寶,可就不這樣了,開始領會媽媽的話,知道“不”的含義了。如果寶寶沒有聽從媽媽的話,這可不是沒有聽懂,而是就想這么做,以顯示他的能力。即使不愛活動的寶寶,到了這個月齡,也不會老老實實呆著不動。
極強的模仿力
這時的寶寶,有極強的模仿力,也有極強的模仿欲望,媽媽要干什么,他就要干什么。2歲前的模仿大多是后滯的,或許幾個小時后,或許幾天后才開始模仿媽媽的動作。現在不是這樣了,馬上就要行動。如果媽媽拿著墩布拖地,寶寶馬上就要搶過來干,成了“小搗亂鬼”。可也有的寶寶喜歡自己玩自己的。寶寶的模仿力不但很強了,還可以模仿一些比較復雜的動作,如用錘子釘釘子,有時會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創造,不但像爸爸一樣用錘子釘釘子,還可能用錘子釘其他寶寶認為應該釘的東西。
合作精神
寶寶開始喜歡和小朋友玩耍,但還缺乏合作精神,還不懂得和小朋友分享快樂。這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認為寶寶不合群。父母沒有必要煞費苦心教育寶寶,如何與小朋友分享游戲;沒有必要勸導寶寶慷慨解囊,把他喜愛的玩具或食物送給小朋友。這會讓寶寶有“劣勢”的感覺,對哭著喊著要東西的小朋友也沒有補益,倒是慫恿了那位小朋友搶占別人的東西。如果寶寶從小朋友手里搶東西,沒有必要用語言教育寶寶,寶寶還不理解媽媽的語言,媽媽只需說不可以拿小朋友的東西,然后把東西還給小朋友就可以了。有時,如果媽媽硬逼著寶寶把東西還給小朋友,常令媽媽懊惱和沮喪,因為寶寶就是不聽從媽媽的話,甚至會因為媽媽的強迫而號啕大哭。寶寶就是這樣任性,不能就此認為寶寶的品德有問題。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