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得到片刻安靜的媽媽:
寶寶現在15個月,在我的印象中,她除了睡著了,基本上沒有安靜的時候。她很難靜靜地呆上一會兒,哪怕就幾分鐘。在外面玩時,她一會兒要撿地上的東西,一會兒要拿別人的玩具,一會兒去拔草,總之沒有一分鐘能坐下來。
在家里同樣如此,把玩具一件件拿出來丟得滿地都是,滿屋子亂竄,看見什么拿什么,看見什么有趣就要什么。晚上我有時想給她講講故事,或者聽聽音樂,可她還是一樣安靜不下來,她根本不會聽你講什么,只是來搶你手里的書,滿床打滾。我經常聽別的媽媽說每天晚上寶寶都要聽她唱歌,講故事,電視上不也經常看見這樣嗎?可是我的女兒為什么總是安靜不下來,難道這個時期的寶寶都是這樣的嗎?她長大了能好一些嗎?
其實這位媽媽的煩惱我也有過。我家女兒一諾最喜歡在家里的大床上、凳子上爬上爬下,我們再三警告:危險,快下來!都無濟于事,她還是照爬(上)不誤。難道她真的不能安靜地呆一會兒嗎?
寶寶與奧運選手PK
曾經有一篇報道:學者邀請奧運選手模仿1~3歲的寶寶做動作,不到3個小時,奧運選手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但是寶寶還是開心地動個不停……
哈哈,寶寶贏了!
專家分析:根據兒童發展理論,首先,好動跟寶寶的先天氣質有一定關系。當寶寶出生時,就帶有一些與生俱來的氣質。在醫院嬰兒室里,你會看到,出生幾天后的嬰兒就有不同的表現,有的比較安靜,容易入睡;有的手腳亂動,大哭大叫,精力充沛。隨著他漸漸長大,你會發現,寶寶對外界事物反映的快慢、情感表現的強弱和是否容易轉移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這都與氣質密切相關,但這沒有好與壞的區別。
其次,1~3歲這個階段,正是寶寶對外在的世界充滿好奇、開始人生最關鍵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既要發展大運動能力,也要慢慢發展出精細動作能力,寶寶通過反復嘗試和不斷練習,將大運動能力和精細動作能力技術發展得更為熟練,最后達到自我控制的程度。所以,探索和好動就是這個階段寶寶行為的主要特征。
寶寶的動作發展4大特點
1.從頭到腳
嬰幼兒基本的動作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部分:頭部、軀干、手臂及手、腿及腳。越靠近頭部的動作會最先發展,腿和腳是最后發展的。
2.由內而外
由身體中央軀干為起點,向邊緣發展。以手部動作為例,先發展手臂,接著是手掌。如1歲半左右的寶寶可以用手掌抓住勺子練習吃飯,最后是手指。2歲半~3歲時,寶寶能非常自如地用手指系扣子,穿脫衣服,玩積木等等。
3.從整體到特殊
由一般反應到特殊反應,先發展普通的動作,再發展特殊的高難度動作。如寶寶1歲時先學會走,腿部動作有了一定的發展之后,然后是跑,下來就是雙腳跳,單腳跳,到3歲時,能夠學會用腳尖走路,有些寶寶還能學會騎腳踏車。
4.個別差異
每個寶寶有自己成長的經歷,常因為遺傳與后天環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是否發展與常態不同,或者發展遲緩,還需要進行專業的測評,不能妄加評判。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