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兒童“經典誦讀”之風盛行。作為幼兒的家長,我也很關注這個問題。
我國的古代典籍作為千百年來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淀,確有可讀之處,但讓幼兒讀經符合兒童的認知和思維發展規律嗎?學齡前兒童的思維正是從動作思維向形象思維過渡的階段,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能明白事物和現象的本質聯系,更不會抽象和概括。讓他們誦讀所謂的“經典”,我對其教育效果深表懷疑。
我的另一個疑問是:所謂“經典”,真的是“經典”嗎?這些東西符合當代兒童身心發展的要求嗎?有學者認為,“作為童蒙養正的基礎,最好的莫過于《弟子規》,如將其每一句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就打好了學圣做人的根基……”而我認為,《弟子規》過去確實流傳很廣,它表面上教孩子行為規范,但實際上卻壓抑了人的個性。古人有古時的行為規范,今人有今天的行為準則。《弟子規》中所教導的“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等,和現代人的倫理道德觀實在是相去甚遠。
還有,在常規的幼兒教育內容之外,再背誦“經典”,幼兒的精力和能力容許嗎?按照“經典誦讀”的倡導者臺灣王財貴博士提出的“三百讀經教學法”,要求兒童讀經每天進度平均約100字,每100字至少念100遍,據他本人估計,“一般人正常念書的速度是每分鐘200個字,100個字的功課,1分鐘可以念兩遍,念100遍最大需求是50分鐘。加上每天最好把前五天的500個字連起來復習……家長或老師的教學責任,便是想辦法讓他每天有大約60分鐘的讀經時間”。我真不能想像一個學齡前的孩子,天天過這樣小和尚念經的日子,是怎樣一番滋味!
那么,對于幼兒教育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個人認為,幼兒教育的核心是良好個性的養成和生活經驗的習得,生活就是幼兒學習的源泉,生活經驗是對幼兒最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幼兒就是在生活中獲得最有價值的生存經驗、生活態度和情感,并奠定未來持續發展的基礎。
幼兒教育的根本價值不在于幼兒一時學會了什么,而在于幼兒今后將會做什么。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