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妞妞的媽媽約了朋友來家里聚會,可妞妞不但不叫人,還害羞地躲到自己的房間里,不出來。幼兒園老師也說,妞妞在班上從不愛舉手發言,大家都高興地做游戲,她卻在一旁觀看,不積極參與,而且做什么事情都磨磨蹭蹭的。小朋友欺負她了,她會一整天悶悶不樂。現在,妞妞已經上大班了,可是她竟然連一個朋友也沒有。
用積極的眼光看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
因為孩子的天生氣質不同,所以他們的行為表現也就不同。氣質是天生的,沒有好與壞的區別,更不能以主觀的個人價值觀來評判。隨著孩子的成長,與外界接觸機會增加,氣質漸漸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和學習行為。
了解孩子的九大氣質維度
活動量:指孩子全天的活動中,其動作節奏快慢及活動頻率的高低。
規律性:指孩子反復性的生理機能,如睡眠和清醒時間、饑餓和食量是否規律等等。
注意力分散度:指孩子是否容易轉移其注意力。
堅持度:指孩子正在做或想做某件事時,若遭到困難或挫折時,仍繼續維持原活動的傾向。
趨避性:指孩子對于第一次接觸的人、事、物、場所和情況等新刺激時,所表現接受或拒絕的態度。
適應性:不論孩子的趨避性如何,他適應新的人、事物、場所和情況的難易度和時間的長短,即為適應性。
反應閾:指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
反應強度:指孩子對內在和外在刺激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
情緒本質:指孩子在一天清醒的時刻中,表現在外的愉快或不愉快、友善或不友善、高興或哭泣的比例。
每個孩子的趨避性與適應性的強弱高低是不同的。趨避性高的孩子對陌生人不會感到害羞,會馬上接受,待人接物很大方;趨避性低的孩子比較害羞、避人,常常會有退縮的傾向。適應性強的孩子在新的環境中兩三天就適應,到別人家里,只要去過就會很自在;適應性差的孩子在適應社會環境中種種不同的規范時,往往很辛苦,需要父母從旁協助。在同伴關系中活動量太大、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緒反應過于激烈的孩子不易受歡迎;而情緒本質較好、每天笑瞇瞇、不怕生、愿意與他人接觸、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受歡迎。
因此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氣質,并要根據不同的氣質特征因材施教。
孩子在發展中成長
加拿大心理學家肯尼斯-盧賓指出:“許多小時候老是愁眉苦臉、心事重重的人,長大以后卻變得開朗樂觀。”
這說明人是在發展中成長的,而人的成長離不開評價。成人的評價會對孩子一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從小就給孩子貼標簽,總是當著別人的面說:“我們家孩子臉皮薄兒,特別害羞。”或者對孩子說:“這孩子從不叫人,真沒有禮貌。”這樣一來,人們可能會對孩子另眼相看,從而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另外,膽小害羞的孩子臉皮兒薄,對別人的話很敏感。所以,當發現孩子犯錯誤時,應根據行為來評價。如我不喜歡你把東西弄的這么亂,而不要說:“我不喜歡你。”當發現孩子有進步時應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孩子。
害羞的原因
由于孩子的天生氣質決定的。例如像妞妞就屬于內向型的孩子,比較不愛動,膽小害羞,而且適應性差,對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經常采取拒絕的方式,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比較容易顯示不愉快的心情。
由于家庭的教養方式有問題。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對孩子缺乏耐心;對孩子要求過高、管教過嚴;對孩子指責、約束過多等。有的家庭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他們總是陪伴孩子玩,為了安全起見,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使得孩子缺乏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變得膽小、害羞、依賴性強。還有的父母經常采用懲罰、體罰、恐嚇等方法教育孩子,對于一些敏感、情緒不穩定的孩子來說,會使孩子的神經長期處于過度緊張的狀態,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膽小、孤僻。
作為家長平時要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了解他們的氣質,并運用正確的教養方法引導孩子,孩子就會變得活潑大方、開朗樂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應對3招
1.敢于放手,培養獨立
一般家長疼愛孩子,對孩子的保護過度,造成孩子經驗、能力不足,做事缺乏自信、甚至造成交往困難。所以,家長要敢于放手,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而增長能力、樹立自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鼓勵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洗臉刷牙、自己吃飯等,還可讓孩子練習擦桌子、給花澆水、摘菜、包豆、收拾玩具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心疼”孩子
冬天冷了,也要堅持戶外鍛煉。孩子在活動中跌倒了,要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并表揚他的勇敢。
較少限制孩子
少用危險的詞嚇唬孩子,有些大人用危險兩個字束縛了孩子的手腳和獨立性。但是真正的危險要嚴肅地告訴孩子,如暖水瓶燙人、電線不能動等。
別怕孩子臟
孩子玩沙、玩土,撿地上的樹枝,不要因為臟而阻止孩子活動,因為衣服臟了可以洗,孩子的求知欲被扼殺了則是無法挽回的。
2.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朋友
幫助孩子選擇不同年齡的伙伴。膽小害羞的孩子一般在同齡孩子中表現得不夠自信,但為孩子選擇年齡小些的伙伴,如給小伙伴講故事、教小伙伴畫畫、下棋等,孩子在活動中就會有機會成為受人敬仰的“頭領”。他的成功以及孩子們的“崇敬”大大增加了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幫助孩子選擇一個性格開朗、大方的伙伴。讓他們經常在一起游戲、相互學習。如一位研究靦腆的專家建議的,為他找一個心腸好、有正義感而又不太頤指氣使的孩子當“大哥”,讓他把靦腆“小弟”置于自己的“保護”之下。
3.建立作品集,提高自我評價
建立兒童作品集是一種新的評價方法,它可以及時捕捉兒童作品的品質,研究兒童如何學習,可以顯現孩子的進步與成長,還可讓兒童參與評價自己的作品——
收集孩子的繪畫作品
將孩子不同時期畫的作品放在一個活頁夾里,定期讓孩子挑選,和家人說說自己最喜愛的畫,它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想法。
拍照片
孩子平時做的拼圖或搭的積木作品,家長可以利用照相機拍攝下來,并將他們放在相冊里,加上文字說明。
另外,還可收集音像作品——故事錄音帶、活動錄像集錦等,錄音帶、錄像帶滿了,就可重新編輯整理給孩子“出版發行”了。
此外,加強與幼兒園老師的協作也很重要。可以經常告訴老師孩子在家中的活動與進展,觀察孩子在家、在園的點滴進步,在孩子面前進行表揚、鼓勵,進行正面強化,這樣可以使膽小害羞的孩子產生自信。
要相信,在你滿懷愛心的幫助下,膽小害羞的孩子一定能從中擺脫出來,更完美地享有自己前程似錦的人生!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