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英國醫學雜志》周刊發表了南安普敦大學科研人員的一份研究報告:出生后前幾個月體重輕于平均標準的嬰兒,成人后易患精神憂郁癥,而這些嬰兒的體重輕都因宮內發育不良、早產、產后營養不良等因素所致。這一報告從某些方面再次證實了美國心理學家弗赫于多年前公布的研究結果:分娩方式可能決定著孩子的未來。那么,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呢?現在又流行起了老公陪產,那樣好嗎?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四種流行的分娩方式吧!……分娩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
4種方式,4種心情――自然分娩
1997年10月10日,上午9點,開始流血,先生急忙將我送至醫院,醫生檢查完說:“回家等著吧,剛開了一指。”于是聽話地回家了。晚上7點,開始肚子痛,先生說“走!”于是又回到醫院。
醫院里人來人往,可憐的我沒有病床,就在醫生的休息室里坐了下來。漸漸地,一下緊過一下,我坐不住了,開始蹲在地上,蜷縮成球狀。先生拉著我的手說:“別生了,剖吧。”我同意。這時,我只希望寶貝盡早出來,不管什么方式都行。
可是醫生堅持讓我自己生。
第二天早晨,正式進了產房。此時已沒有先生的陪伴。醫生給我打了安定,讓我睡一會兒。
中午12點半醒來。醫生說:“快了。”讓我半坐在手術床上,雙腿被赫然分開。此時,你根本不會想到什么尊嚴啊體面啊,僅是服從命令。我發出低沉的撕裂般的喘息,突然,一聲咔嚓,接著是哭聲。
10月11日下午2點25分,我的寶貝出世了。一切又風平浪靜,我重新回到美好的世界里。身邊躺著一個粉嘟嘟的小生命,小嘴一動一動,好像不是自己17個小時受了那么多苦生出來的,而是上天賜予的一件珍寶。我愿意再次經受陣痛,讓我的下一個寶貝降生。
一天后,我就能下床活動了,而那些剖腹產的媽媽,卻要在醫院里住上一個星期。
自然分娩是要忍受很多痛苦的,但如果條件允許就要努力爭取。
我的身材至今維持得很好,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已是一個5歲孩子的母親,不知是不是自然分娩的好處。
了解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是人類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也是女性的一種本能。本來,身體健康、年齡適宜、正常足月妊娠的婦女,其自然分娩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當然,在分娩過程中,由于子宮陣陣收縮,產婦會有腹痛而且相當劇烈,由此帶來肉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緊張,但是,這些都是暫時的,也都是可以承受的。所以,對于絕大多數健康的正常孕婦來說,自然分娩并非是什么難題。
了解自然分娩的全過程,一定會對準媽媽減輕心理負擔有所幫助。自然分娩的過程從規律的子宮收縮開始,到胎兒胎盤娩出為止。第一次生育的女性(稱為初產婦),大約需要16~18個小時來完成這項工作;如果不是第一次(稱為經產婦),也需要10個小時左右。一般來說,分娩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也叫三個產程: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
4種方式,4種心情――剖腹產
我聽到野獸似的嚎叫,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從自己的喉嚨里發出來的。助產士在吃中飯,說:“叫什么叫?叫也生不下來。
生孩子哪有不疼的?”語氣里的不耐煩令人絕望。
陣痛間隙,看了一眼墻上的鐘,13點,我已在劇痛中煎熬了21個小時,而孩子還是不肯出來。最后發現胎位不正,只能剖腹產。
我被推到手術臺上。醫生對我問長問短,還開玩笑,但我沒有能力回應,只閉著眼說:“快打針啊。”
醫生說:“還打啊?快看看你的大胖兒子吧!”接著是一聲響亮的啼哭。我睜開眼,一個紫色的小生命正被舉在我的眼前,有勁地揮舞著小手小腳。
簡直不相信手術是如此快捷,連醫生打麻藥我都沒有覺察——針刺皮膚的那點兒小痛楚,早就淹在巨大的產痛中了。
之后,每當有朋友問及,我都會由衷地說:“雖然人們都說自然生產好,可對我來說,手術更人道些。每個人對痛苦的敏感程度不一樣,沒有親身感受的人,永遠不會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痛。”
自然分娩時,感覺自己像野獸,而剖腹產,是像一個病人那樣被對待的,多少保留些尊嚴。
細看剖腹產
剖宮產只經歷一個小小的刀口,寶寶就可以來到人間。很多人都認為與千辛萬苦自己生比起來,剖宮產是一種既快捷又輕松,恢復得又快的分娩方式。人們對剖宮產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它是一種幫助準媽媽分娩的手術。我們先看看主動要求進行剖宮產的準媽媽們都有哪些理由:
* 剖宮產可以讓孩子避免經過產道的擠壓,這樣寶寶會更聰明;
* 陰道分娩很多人也要經過側切這一刀,痛苦不會比剖宮產少;
* 自然分娩,孩子經過產道,會把那里撐得很松弛,不宜恢復,會影響膀胱的功能和將來的夫妻生活;
* 陣痛的感覺太可怕了,我受不了;
* 要趕在一個大吉大利的日子讓孩子出生而采取剖宮產;
* 手術單上那么多可怕的并發癥,發生的幾率很小。剖宮產只是一個小手術,不用擔心什么。
4種方式,4種心情――老公陪產
老公陪產真的管用。如果沒有他陪著我,我可能就生不下來了!
懷孕時,我們就知道這家醫院能夠陪產。他認為:兩個人的事,就應該兩個人一起承擔。
而我覺得:一起經歷這樣一個重大的時刻,今后他也會更加心疼我和孩子。
20日晚上9點進的待產室,一直待到21日早晨6點。待產是不能陪的,我一直一個人躺著,很疼,腰骶部又特別酸,很希望家里人能進來,幫我揉一揉腰。但他們只能在外面等著。其實待產時也很需要家人在身邊,醫院的服務要能再進一步就好了。
等真正進產房生時,老公才進來陪產。他在一邊,我就特別有安全感,也不緊張了。當然,生還是要靠自己生,但一下就有了一種被關心被保護的感覺,覺得天大的苦,反正不是自己單打獨斗了。
當時,我已熬了十幾個小時,累極了,止痛針的勁兒又沒有完全過去,暈乎乎地直想睡。老公站在我旁邊,一邊給我擦汗,一邊讓我“別睡”、“睜眼”。生之前醫生都教過:每次陣痛,吸3口氣,用3次勁,陣痛間歇就休息。可我一用勁,就覺得真的一點兒力氣都沒有了,就想睡過去,老公和助產士們就趕緊給我鼓勁,我就再努努力。就這么把孩子生下來了。也沒做側切,挺順利的。
等孩子生下來,老公說:“我好像也快虛脫了。”不過我覺得,他能進到產房里,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陪妻子進產房利多還是弊多?
Yes支持丈夫進入產房陪太太分娩的人認為一同迎接孩子的出生,可以增進夫妻間的感情,讓丈夫更能體會妻子的辛苦,更加體諒妻子。
同時,伴隨妻子走過懷孕和分娩的過程,可以讓丈夫更快地進入父親的角色,增進父子之間的感情。
一些歐洲婦產科權威人士對丈夫陪產持反對意見,他們列舉了一些事例,暴露了丈夫在陪產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1、會因目睹妻子在生產時的劇痛,而患產后抑郁癥,甚至影響性生活。
2、 還有一部分人因為不能忍受看著深愛的人承受分娩的痛苦,而阻止自然分娩的繼續,從而使剖腹產的個案增加。
一位從事婦產科研究48年,曾協助1萬5千多名嬰兒出生的英國婦產科專家認為:歐洲九成丈夫都會陪太太入產房分娩,只是一種“潮流”,但并不適當,因婦女生產時需集中精神及放松,但身旁丈夫的憂慮及疑惑會令婦女分心,影響生產。 他認為,夫婦關系往往依賴彼此間的一點神秘感維系,但赤裸地呈現生產過程,會令神秘感頓失,破壞夫妻之間的感情及性生活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