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訴人:劉蘭(化名)
性別:女年齡:35歲職業:公務員住址:中山路
采訪人:王莎
■口述經歷:
我先生的老家在鄉下,婆婆一直生活在農村。我婚后的早幾年和婆婆的關系不錯,逢年過節我都和先生回老家看她。
三個兒媳婦里她最喜歡我,常常稱贊我大方,好脾氣。所以我生了兒子后就把她接來同住,一來幫我帶孩子,二來讓她在晚年享受天倫之樂。可是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后,我覺得和婆婆之間很難溝通,我生孩子之前和她建立的良好關系蕩然無存,我們為了孩子經常有矛盾。
婆婆在日常生活上不太講衛生,尤其在我兒子的個人衛生上很馬虎,我有時提醒她,她就說:我帶了5個小孩,你一個都沒帶過,還用得著你來說我嗎?我只好忍著,不敢回話。我平時忙于工作,兒子大多由婆婆帶,我心里覺得有點虧欠孩子,每到休息日就盡量陪著孩子。可是婆婆不許我和孩子親熱,我如果當她的面抱孩子,親孩子,她就賭氣不吃飯,有時還偷偷哭臉。有天晚上兒子想和我睡,婆婆就罵他沒良心,帶不親,還嚇唬孩子奶奶要走了,再也不帶他了,兒子很害怕。我覺得婆婆雖然很愛我兒子,但是她把孩子當成一個不懂事的,可以隨意掌控的東西。而我們平時是很尊重孩子的,經常跟他平等交流和溝通,我覺得婆婆的做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不利。有一次兒子淘氣,我打了他,婆婆當著兒子的面指責我,沒有原則地護著孩子,我在孩子面前很難樹立母親的威信。我也試著和婆婆談心,討論一些孩子教育方面的話題,可是婆婆說她所有的親人里面最愛的就是這個孫子,她一看到孩子和我在一起心里就吃醋,忍不住要發火。我覺得婆婆在帶孩子時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她一直都把自己當成了孩子的媽媽,而不是奶奶。
婆婆還介入到我和先生之間,經常把我無意中講的話學給先生聽。有一天吃中飯時婆婆和我聊天,說起先生婚前有很多追求者,他們鄉下的姑娘也很不錯,我順口說了一句:他(先生)當初在本地找一個也不錯呀!到了晚上先生回家吃飯,婆婆叫我把中午的話重說一遍,我剛說完,先生就沖上來抓住我的胳膊,用力在我頭上打了一拳。婆婆很節省,家里的東西輕易不送人。先生從老家帶了一麻袋橘子,她舍不得吃,我見橘子要爛了,就拿了幾個給朋友。婆婆在先生面前告了我一狀,先生是孝子,很聽婆婆的話,為了這點小事和我爭吵,一氣之下狠狠打了我一巴掌。
我和婆婆一起生活5年了,我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容忍婆婆,因為她所做的一切畢竟是出于愛,她愛兒子,愛孫子,我想她也是愛我的。
■專家點評:
本人點評(心理學碩士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劉蘭所遇到的問題,是典型的“中國式”婆媳關系的表現。
在中國的傳統中,孩子必須跟隨爸爸姓,因為孩子是他們這一家族的“根”,婆婆就抱有“孩子是我的,教養必須由我來做主”的觀念。這時,婆婆在潛意識中就把兒子和孫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在心理上有與媳婦爭奪家庭主導權的強烈欲望。而許多婆媳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婆媳兩人爭奪家庭主導權的心理“戰爭”。
建議劉蘭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是對的就應該堅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有利的愛才是真正的愛。不可否認,婆婆是很愛孩子,但愛要講科學和方法,不能盲目的愛。你應該明確,孩子是你的孩子,你和你丈夫必須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負責。因此,即使你平時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培養與孩子的感情,工作忙并不能成為你不去照顧孩子的借口。
其次,在處理與婆婆和丈夫的關系上,你不能一味的容忍和忍讓。要知道,一味的容忍和忍讓,并不能給你帶來你所希望的結果,只能使你處于更加被動的地位。但是,爭吵和暴力也不能解決問題,你要學會與你的婆婆和丈夫進行溝通,而且是有技巧和藝術的溝通。你首先要爭取到你丈夫對你的支持,然后你們兩個一起做你婆婆的工作,這比你單槍匹馬效果要好得多。
肖漢仕(湖南師范大學社會學系應用心理學博士)
來自不同家庭、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經歷的兩代人,在生活方式、衛生習慣、思想觀念上的差異常常是婆媳矛盾的誘因,稍不留神就容易引發沖突,成為家庭關系惡化的導火索。因此,一是盡量避免,二是積極妥善地應對。
所以劉蘭應主動溝通,坦然地面對這一差異與矛盾,就事論事,理解老人的心理特點,不因一次溝通不成功就輕易放棄。在適當的時候選用適當的方式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讓婆婆了解,或者通過丈夫轉達。
但單靠媳婦一方的努力也是不夠的,作為婆婆也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入鄉隨俗,不能為了表達自己的愛而忽視媳婦的感受,不過于敏感、小氣。擺正自己的位置,降低過高的期望,轉變大包大攬、事事做主的習慣,學會適當的糊涂。
作為兒子往往在婆媳矛盾中非常尷尬,夾在其中不知所措。這需要一定的處理藝術,首先是夫妻間的理解與信任,在婆媳發生矛盾時不急于做“法官”,而是先做“滅火隊員”,事后再分別做心理安撫工作,以防矛盾升級。
如仍無效果,可以考慮去接受一下家庭心理輔導,尋求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幫助。
■采訪手記:
和劉蘭交談,感覺她隨和,也很直爽。在辦公室她是受人歡迎的同事,在朋友圈中她常常是別人的心靈摯友。她說和同事、朋友在一起很快樂,可是一進家門就覺得自己成了多余的人———兒子和奶奶之間的第三者,先生和婆婆之間的第三者。
劉蘭當初請婆婆來帶孩子,一方面是為了兒子能得到最好的照顧,可以健康成長,同時婆婆也能過得更幸福。可是從她的經歷看,事情的發展有違她的初衷。
從劉蘭的經歷中我們看到,在一個家庭中如何恰當、理智地表達這份愛,僅憑一顆愛心是不夠的。希望廣大的有識之士們給劉蘭,也給所有的媳婦和婆婆們提供更好的建議。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