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題目時當然有過顧忌。
中國女孩小時候全沒有性的概念,大人在她們面前是避免談性的,即使成年人粗魯玩笑不慎被她們聽去,也會暗自臉紅。有過一個這樣的例子:一個女中學生有一天撞見父母做愛的情景,驚得發呆。這個女生認為母親是受到傷害的,她恨父親。從此總夢想長大后,變成仗劍天涯的俠女,將世上男人掃蕩在地。
這個例子并非偶然。的確,孩童小時候都把父母看作是“無性人”,雖不愿意追問自己的出生之謎,卻有隱約的羞恥感。
我在一個小鎮里度過童年。幼小時,常去一個桔子樹林,以求得到衛生院的孩子偷來分發的“白氣球”。相反,鄉野的男孩子似乎對性的“啟蒙”普遍較早,讀小學時,記得那些男生經常在與人口角或打架時,作出一種手勢,顯出很邪惡的表情,詛咒般地叫嚷。起初不解其意,問人,那些女同伴就轟地笑倒,這一笑,我便仿佛立即懂了,油然升起一種屈辱感,很害怕,對那個手勢很惡心。就在惶惑中長大了。
到今天為止,已不知聽多少婚姻中的女性說過這樣的話: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這當然是在非常私下的場合里講的。并非哪個男人真的背叛了她,或是她遭到了具體的傷害,說話的人年齡不一,有的是外婆級的,有的是母親級的,有的是同齡人。有目不識丁的,有受過高深教育的。知識型的女性自然表達得含蓄,欲言又止:男人,這種動物,兇猛啊!甚至也灌輸:不要太早結婚。言下之意是,婚姻必然會得出有關男人兇猛的結論。不過你若老不嫁人,她們還是要提醒你的:也不能太晚啦,結婚是一定要的。言下之意是女人須靠婚姻生活,不管如何,男人是有比沒有好。就聽出女人其實很無奈。
不禁有些迷惑:難道女人自身就不享受情欲,就不需要性愛?不是的,因為她們被動、被迫、習慣性地成為男人婚床上的附庸,并不能進人自己所夢寐的兩性關系之最佳狀態,女人只是被性所奴役,所以心猶不甘,所以發出抗拒的怨言來一一這是從《海特性學報告·女人卷》中所覺悟出來的。
美國學者莎麗·海特,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她的著作完成于70年代,目前才被翻譯到中國來。而且,參與此書調查工作的全是女性,近8000名美國婦女回答了海特的問卷,參與者不分年齡、州縣,無論職業愛好,以有別于男性視角的女性眼光,來傾談性的感覺,這是尤其令女人感到興奮的,像一場由女性發動的社會意義上的性革命。
作為女人,美國女人與中國女人沒有太多不同,南非女人與中東女人也不見得差距太大,至少在性的問題上。
古希臘哲人柏拉圖是崇尚精神戀愛的,然而他也承認,任何一種快樂都不如肉體的愛來得更偉大更強烈。人體的美,從漢白玉的羅馬雕像上,小愛神丘比特與凡女普賽克的擁吻中,就能給人最驚心的搖撼。然而女性尤其是她的情欲,是不被人尊重與重視的。的確,情欲不等同于愛情,不過情欲能燃點愛燭,缺少情欲的愛是沒有光芒的燈盞。男女在性愛上的平等,也一直被忽略。
有一句話很著名:男人通過愛來實現性,女人通過性來實現愛。在“實現”的過程中,從來是男權社會里的男人,給女人作各種性的規范,甚至一個女人如何才能獲得性欲之滿足,也是男人界定的,想當然的。
海特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兩性交合作為一種人類最為古老的性行為模式,并不令太多的女性所欣悅。因為男人除了做愛,并不流露溫情,那種特定的愛撫給人不情愿的壓抑感。女人需要迷幻的激情,要愛,而男人不需要,他們只需要女性的肉體,具體到一個子宮而已。女人希望在親吻中找到安全感,獲得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然而男人毫不理會,他們自始至終像一個巨大的生殖器官。
莎麗·海特“語錄”這樣說:一個女人在性生活中所處的地位,反映著她在其他領域中所處的地位。
我從一份資料中發現,海特的處境并不像翻譯此書的簡介所顯示的,那樣的絢爛,該著作在當時的美國亦是毀譽參半的,又因為她的另一些“轟動”的新著,而忍受了近20年輿論的喧嘩,為保有生活的寧靜,她在1989年遷居巴黎尋求“和平”———社會對一個發起“性革命”的女人并不見得寬容。
是的,女人仍處在被動的位置里,今天依舊。所以談女人與性,很勉為其難。
中國女孩小時候全沒有性的概念,大人在她們面前是避免談性的,即使成年人粗魯玩笑不慎被她們聽去,也會暗自臉紅。有過一個這樣的例子:一個女中學生有一天撞見父母做愛的情景,驚得發呆。這個女生認為母親是受到傷害的,她恨父親。從此總夢想長大后,變成仗劍天涯的俠女,將世上男人掃蕩在地。
這個例子并非偶然。的確,孩童小時候都把父母看作是“無性人”,雖不愿意追問自己的出生之謎,卻有隱約的羞恥感。
我在一個小鎮里度過童年。幼小時,常去一個桔子樹林,以求得到衛生院的孩子偷來分發的“白氣球”。相反,鄉野的男孩子似乎對性的“啟蒙”普遍較早,讀小學時,記得那些男生經常在與人口角或打架時,作出一種手勢,顯出很邪惡的表情,詛咒般地叫嚷。起初不解其意,問人,那些女同伴就轟地笑倒,這一笑,我便仿佛立即懂了,油然升起一種屈辱感,很害怕,對那個手勢很惡心。就在惶惑中長大了。
到今天為止,已不知聽多少婚姻中的女性說過這樣的話: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這當然是在非常私下的場合里講的。并非哪個男人真的背叛了她,或是她遭到了具體的傷害,說話的人年齡不一,有的是外婆級的,有的是母親級的,有的是同齡人。有目不識丁的,有受過高深教育的。知識型的女性自然表達得含蓄,欲言又止:男人,這種動物,兇猛啊!甚至也灌輸:不要太早結婚。言下之意是,婚姻必然會得出有關男人兇猛的結論。不過你若老不嫁人,她們還是要提醒你的:也不能太晚啦,結婚是一定要的。言下之意是女人須靠婚姻生活,不管如何,男人是有比沒有好。就聽出女人其實很無奈。
不禁有些迷惑:難道女人自身就不享受情欲,就不需要性愛?不是的,因為她們被動、被迫、習慣性地成為男人婚床上的附庸,并不能進人自己所夢寐的兩性關系之最佳狀態,女人只是被性所奴役,所以心猶不甘,所以發出抗拒的怨言來一一這是從《海特性學報告·女人卷》中所覺悟出來的。
美國學者莎麗·海特,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她的著作完成于70年代,目前才被翻譯到中國來。而且,參與此書調查工作的全是女性,近8000名美國婦女回答了海特的問卷,參與者不分年齡、州縣,無論職業愛好,以有別于男性視角的女性眼光,來傾談性的感覺,這是尤其令女人感到興奮的,像一場由女性發動的社會意義上的性革命。
作為女人,美國女人與中國女人沒有太多不同,南非女人與中東女人也不見得差距太大,至少在性的問題上。
古希臘哲人柏拉圖是崇尚精神戀愛的,然而他也承認,任何一種快樂都不如肉體的愛來得更偉大更強烈。人體的美,從漢白玉的羅馬雕像上,小愛神丘比特與凡女普賽克的擁吻中,就能給人最驚心的搖撼。然而女性尤其是她的情欲,是不被人尊重與重視的。的確,情欲不等同于愛情,不過情欲能燃點愛燭,缺少情欲的愛是沒有光芒的燈盞。男女在性愛上的平等,也一直被忽略。
有一句話很著名:男人通過愛來實現性,女人通過性來實現愛。在“實現”的過程中,從來是男權社會里的男人,給女人作各種性的規范,甚至一個女人如何才能獲得性欲之滿足,也是男人界定的,想當然的。
海特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兩性交合作為一種人類最為古老的性行為模式,并不令太多的女性所欣悅。因為男人除了做愛,并不流露溫情,那種特定的愛撫給人不情愿的壓抑感。女人需要迷幻的激情,要愛,而男人不需要,他們只需要女性的肉體,具體到一個子宮而已。女人希望在親吻中找到安全感,獲得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然而男人毫不理會,他們自始至終像一個巨大的生殖器官。
莎麗·海特“語錄”這樣說:一個女人在性生活中所處的地位,反映著她在其他領域中所處的地位。
我從一份資料中發現,海特的處境并不像翻譯此書的簡介所顯示的,那樣的絢爛,該著作在當時的美國亦是毀譽參半的,又因為她的另一些“轟動”的新著,而忍受了近20年輿論的喧嘩,為保有生活的寧靜,她在1989年遷居巴黎尋求“和平”———社會對一個發起“性革命”的女人并不見得寬容。
是的,女人仍處在被動的位置里,今天依舊。所以談女人與性,很勉為其難。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