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袋鼠爸爸”:指擔當起帶孩子的主要職責的父親。他們絕大部分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只是犧牲了自己的休閑娛樂,比妻子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帶孩子。
過去人們總認為,帶孩子那是女人天經地義的“份內事”。可隨著社會的變化,承擔帶孩子任務的“袋鼠爸爸”漸漸多了起來,他們成為現代家庭的一大風景。“袋鼠爸爸”有自己的快樂也有自己的煩惱,特別是一些新手爸爸們侍候小嬰兒往往手忙腳亂,揮汗如雨,不知如何應對。據預測,“如何教男人帶孩子”將成為21世紀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據報道,英國在近四年內家庭丈夫增加了三倍,已有9.9萬個家庭擁有“全職”男當家。中國也開始出現了“全職爸爸”,在一些育兒網站上,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全職爸爸”站出來說話了,他們辟專欄或者開論壇,人氣還相當旺。
“袋鼠爸爸”多起來
現在,想找一個“全職爸爸”或許還有點難,可要找到分擔帶孩子責任的“袋鼠爸爸”卻絕對不難。夏日黃昏的社區休閑場地上,你總能碰上幾個拿著奶瓶推著嬰兒車漫步,一臉慈愛的新手爸爸們。在兒童娛樂場所、學校或各類培訓場所、大型購物商場……總能看到一些“袋鼠爸爸”的身影,他們陪孩子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等在學校門口接孩子下課,推著超級市場的購物推車,后面跟著一群尖叫嬉鬧的小鬼……
這些“袋鼠爸爸”,有的是“形勢所逼”,有的則是“自覺上進”。小李屬于前者,他們夫妻倆都在上班,工作都忙,所以結婚好多年了都沒敢考慮要孩子。眼看著年歲增長,同學的孩子早已上了幼兒園,小李開始“慈父心動”,可妻子總以沒時間帶孩子為由,拒絕推動“生育工程”。小李左右思量,決定“政策攻心”,與妻子簽訂“育子協議”:只要生下孩子,妻子便是大功臣,養孩子的工作則由小李擔綱。孩子生下來后,小李不敢食言,時時以“絕世好爸”自勉,在慌亂中成長,在學習中進步。事實上,不管有沒有簽“協議”,大部分的雙職工家庭的先生,要想家庭和諧運轉,不必面對因疲乏怨氣沖天的妻子,都會識時務地分擔帶孩子的工作。還有一種“袋鼠爸爸”是在權衡經濟形勢后,自覺轉型的。像小林,妻子在外資企業工作,月收入上萬元,而自己的收入只有一千多元,還時時面臨下崗危機。兩相比較,妻子尚未開口,小林就主動表示,帶孩子的事,妻子就不用操心了。
當然也有“自覺上進”的“袋鼠爸爸”,這類爸爸大都受過高等教育,接受了不少現代的育兒理念,他們撥出時間來帶孩子,融洽親子關系,密切了父子感情,他們以自己的行動證明:換尿布喂牛奶哄孩子睡覺并不全是女人的“專利”,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男人也可以做得很好的。
幾多歡樂幾多愁
“袋鼠爸爸”們通常是一些富有愛心的男人。他們絕大部分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只是犧牲了自己的休閑娛樂時間,比妻子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帶孩子。他們最容易感動的就是妻子的心,所以“袋鼠爸爸”的家庭通常更溫馨。而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袋鼠爸爸”們也發現了自己作為男人帶孩子的獨特魅力,體驗著自己當爸爸的價值。一般在家庭里,母親容易動感情,在批評孩子時,只要孩子一哭,母親就心軟了,放棄家規,遷就孩子。父親可不是這樣,他們更有原則,批評孩子時要比母親理智得多。尤其是對任性的孩子,不立規矩,難成方圓,爸爸們必要時候的嚴厲比媽媽的苦口婆心有效多了。而由于相處得多,孩子對爸爸不會“敬而遠之”,對爸爸的教導也就更容易接受。
“袋鼠爸爸”們和孩子們游戲,也總是更加投入。他們總是以“大孩子”、“大朋友”的姿態,與孩子一起盡興地玩耍。在草坪上爬呀、滾呀,到海里游泳呀,和孩子一起玩打仗的游戲呀……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沒那么多臭規矩,也不用擔心把衣服弄臟(帶孩子弄臟衣服,老婆不好意思不洗吧)。既贏得了孩子們的愛戴,又借機重溫了一遍童年,“袋鼠爸爸”們是不是夢里都會笑出聲呀?
事實上,想哭的“袋鼠爸爸”也不少。像小楊,妻子上夜班,請不到好保姆,晚上帶孩子的責任就落到了他肩上。女兒剛滿一歲,一個晚上要起來好幾趟,一會兒要喝奶,一會兒尿濕了。有時則是興致來了,也不管半夜三更,坐起來就要開燈陪她玩,否則就哭得聲嘶力竭。小楊白天還得上班,如此一折騰,不到兩個月小楊就瘦了好幾圈,他時常自己解嘲:孩子胖了幾斤,我就瘦了幾斤,我們父女這可是重量守衡啊。新手“袋鼠爸爸”們弄兒,大多有“英雄氣短”之時,不知道孩子為什么哭,不知道孩子為什么鬧,不知道怎樣調整好孩子的作息規律……面對著哇哇狂哭的孩子,新手“袋鼠爸爸”們揮汗如雨,恨不得也能無所顧忌地哇哇大哭。等孩子稍大了,就得想著怎樣開發孩子智力,怎樣既做慈父又不失威嚴等等。
一位“袋鼠爸爸”曾說過:世界上最艱難的工作不是當總統,而是扮演稱職的父親。個中的快樂和痛苦、甜蜜與辛酸,沒去嘗試過的人怎會知道?
其實,“袋鼠爸爸”們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能不能有充分的自我認同和平和的心態。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觀念還相當深厚的閩南地區,很多爸爸們是“只做不說”或者“多做少說”的,在家里他們可以背起“育兒袋”,努力去付出。盡管“內功”一流,但在外人面前,他們是斷然不肯承認自己是“袋鼠爸爸”,更不用說去與別人交流育兒煩惱,探討育兒經驗了。所以小煩惱層層累積,很容易就變成了大煩惱。
男人教子智商高
不過,社會在進步,人們對各種新生活方式越來越具有包容心。“袋鼠爸爸”們總有“出頭天”,何況還有一大堆科學依據在鼓舞著他們往前走。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教育專家們認為,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想要培養孩子哪些品質,發展哪些方面才能,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而母親在這方面就要差一些。在知識的傳播上,父親的知識面也一般廣于母親。在生活習慣的培養上,父親更能教育孩子獨立、果斷,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而母親總想保護孩子,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從教育方式上來看,父親一般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事,而母親則比較喜歡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
廈門南天竺公司董事長、留日教育心理學碩士王于藍女士認為,在家庭中,孩子潛移默化地受到來自父母兩方面的影響。如果家庭教育只是由媽媽來進行,孩子所接受的是單一的女性化的教育,因此父親參與、重視家庭教育有著相當積極的意義。目前,我國幼兒園和小學從教人員多是女性,這就給孩子的教育帶來女性化的片面影響,如果父親積極參與照顧孩子,則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在多方面得到發展。“袋鼠爸爸”們,加油啊!
支招:教男人帶孩子
把最多的時間留給孩子。父親的知識面一般廣于母親,在史、地、哲上往往占優勢,多與孩子相處,有助于將這些優勢傳給孩子。
多看一些育兒書籍、雜志。通過閱讀更好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生理及心理發育特點,像如何調節好幼兒作息規律等都可從書中得到啟發,以免一碰到問題就手忙腳亂。
做孩子的第一游戲伙伴。父親要經常帶孩子去動物園、游樂場、逛街,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戲。父親的動手能力強,體力充沛,在與孩子的游戲中,可逐步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刺激、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動腦、創造意識,并發展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表達出父愛。父親應該用各種方式表示和傳遞父愛,使孩子經常感受到父親的愛和關心。
用支持和鼓勵作孩子的后盾。多給孩子創造獨立的機會,支持并鼓勵孩子走自己的道路。像在與孩子的交往、游戲中,宜多采用平行、平等的形式,較少自上而下的直接教導,給孩子更多的操縱、掌握交往過程的機會,這有助于孩子學會更多的社交技能,特別是如何注意、識別、正確理解他人的情感、社會信號,學會運用、調整自己的行為反應,并且以此影響他人的行為。
張望 “袋鼠爸爸”在美國
◇1970年以來,美國男性工薪水平持續下滑,女性工薪卻上升32%,專家指出:“在過去的30年里,美國女性挽救了美國男性,這種解放而寬松的環境,促使許多男性改變價值觀,嘗試新的人生選擇———回家帶孩子。”
◇美國國會批準撥款20億美元,以六年為期在全國推廣“父親親職教育”。
◇1990年,“袋鼠爸爸”所在的家庭約占美國家庭總數的8%。
◇2000年,美國約有“袋鼠爸爸”約200萬人。
◇目前,美國全國父親親職推廣協會約有3000名成員。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