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痢疾食療
一、飲食原則
1.急性期應禁食,清理腸胃。或根據情況進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濾過去渣的菜湯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適當飲果汁水、鹽開水。一般2小時一次。還可喝紅綠茶水。
2.病情好轉后,可食低脂肪少渣半流食,如米粥、肉泥粥、蛋花粥、菜末粥、龍須面、小薄面片及面包、蛋糕、餅干,新鮮果汁、菜汁。
3.恢復期可用少油少渣軟飯。干稀搭配,如軟米飯、西紅柿炒雞蛋、氽丸子湯。
4.急性期應忌油膩、葷腥、生冷、干硬、粗纖維不易消化的食物。忌用牛奶、雞蛋、蔗糖,既脹氣又不宜消化。
二、食物選擇
大蒜,每日可服2~3次大蒜汁。同時可食木耳、金針菜、蘿卜、薺菜可用姜汁醋調食。每天食紅熟柿子。
三、食療方
蘿卜姜汁:蘿卜汁60克、姜汁15克,蜜糖30克,濃茶1杯,和勻蒸熟服,每日2次。
楊梅:楊梅10個,放酒內浸泡,每日2次。
金針木耳煎:金針30克,木耳15克,加水煎煮放紅糖、飲服。
大蒜馬齒莧煎:大蒜10~15克搗爛,馬齒莧30~60克煎水1碗,沖入蒜泥,取汁加糖,1日2次分服。或大蒜燒存性,研末,每服1.5~3克,1日2~3次。
石耳粉:石耳焙燥研末,每服3克,米粥湯調服。
鵝腸菜煎:鵝腸菜(繁縷)60克,水煎去渣,紅糖調服。
玫瑰花末:玫瑰花去蒂,焙燥研細末,黃酒送服,每服15克,一日2~3次。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 患兒仰臥,家長用掌心對準中脘穴順時針摩動1分鐘。
(2)患兒仰臥,家長雙掌相疊,掌心對準臍部,輕輕按壓并施振顫法1分鐘,然后雙掌突然提起,如此一按一松,反復操作5~10遍。
(3)患兒俯臥位,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
(4)按揉天樞、足三里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1)濕熱痢:是痢疾最多見者,癥見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痢膿血,發熱,口渴不欲飲,小便短赤,納呆,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腸、退六腑各300次,清小腸200次,推下七節骨300次。
②按揉陽陵泉、三陰交穴各20次。
(2)寒濕痢:癥見下痢粘滯白凍,畏寒喜暖,四肢欠溫,腹痛腸鳴,肢體酸痛,食少神疲、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300次,補大腸100次。
②按揉上巨虛、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
(3)疫毒痢:癥見壯熱口渴,頭痛煩躁,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甚則昏迷,舌質紅絳,苔黃燥。
①清胃經、清大腸、退六腑、清天河水各300次。
②掐人中、拿合谷、掐十宣穴以清醒為度。
(4)虛寒痢:癥見久痢不愈,腹部隱痛,口淡不渴,食少神疲,畏寒肢冷,舌質淡,苔薄白。
①補脾經300次,補腎經200次。
②揉丹田100次,后再掌摩3分鐘。
③按揉腎俞、命門穴各20次。
(5)休息痢:癥見下痢時發時止,日久不愈,發作時便下膿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飲食減少,倦怠畏寒,舌質淡,苔膩。
①補脾經300次,補大腸100次。
②推上七節骨300次。
③按揉上巨虛穴1分鐘。
(6)噤口痢:癥見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隱隱,飲食不進,進食則惡心嘔吐,舌質淡,苔膩。
①清心經、清肝經各100次,運八卦(內八卦 外八卦)300次。
②按揉委中、承山穴各1分鐘。
③掌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摩腹:患兒仰臥,家長單掌置其臍下作順、逆時針摩腹2~5分鐘。
(2)推背:患兒俯臥,家長單掌以掌根從患兒腰骶部向上直推至背部,以透熱為度。
(3)點穴:按揉足三里穴3分鐘,按揉脾脾俞、胃俞、大腸俞俞、天樞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①高熱者推天河水500次,退六腑300次。
②昏迷抽風者掐人中、掐小天心、掐十王交替操作直至清醒。
③久痢體虛揉止痢穴10次,揉二人上馬30次,補脾經300次。
生活調理
(1)要隔離患兒至大便正常后1周。對于病兒的碗、杯、筷等用具要進行消毒,衣服和被褥要勤洗勤曬。家長也要經常洗手,以防止傳染。
(2)室內要保持安靜、涼爽,以給病兒提供良好的休息條件。
(3)要給病兒多喝水,最好是糖鹽水、果汁等。對嘔吐、腹瀉嚴重的病兒應請醫生輸液。
(4)及時補充營養和維生素,避免給冷食冷飲等,以免加劇胃腸蠕動。
(5)應密切觀察小兒的病情,如突然出現煩躁不安,四肢發涼時,要及時請醫生診治。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