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發(fā)燒
發(fā)熱是指寶寶體溫的異常升高,媽媽的手不是體溫計,不能準確測量寶寶的體溫;而寶寶的正常腋下體溫應為36℃~37℃,只有超過37。4℃才可以認為是發(fā)熱。所以,上述兩種媽媽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但是,寶寶的體溫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也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波動。例如在傍晚時,寶寶的體溫往往比清晨時要高一些;寶寶進食、哭鬧、運動后,體溫也會暫時升高;如果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等,寶寶的體溫也會升高一些。如果寶寶有這種暫時的、幅度不大的體溫波動,只要他的一般情況良好,精神活潑,沒有其它癥狀和體征,通常也不應該考慮是病態(tài)。
正常體溫參考值
口腔體溫范圍36。7℃~37。7℃之間
腋窩溫度范圍36。0℃~37。4℃之間
直腸溫度范圍36。9℃~37。9℃之間
寶寶發(fā)燒應急3要素
第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
傳統(tǒng)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fā)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fā)燒時,會出現(xiàn)發(fā)抖的癥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fā)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第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后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壓擠冰袋排出袋內(nèi)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洗浴時間10-15分鐘,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適用于高熱降溫。準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禁擦胸前區(qū)、腹部、后頸、足底,這些部位對冷較為敏感,可引起不良反應。新生兒、小嬰兒因皮膚薄,毛細血管豐富,可經(jīng)皮膚吸收而出現(xiàn)酒精中毒,不宜采用。
5.其它:現(xiàn)在還有一種物理降溫的藥物貼劑,可以有效地緩解孩子發(fā)燒。
第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藥。
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發(fā)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nèi)毒素排出。孩子發(fā)燒最好不要隨便吃藥,因為孩子的發(fā)燒原因不明,隨便用藥可能會影響醫(yī)生診斷。
發(fā)燒期間的禁忌
當你的寶寶因發(fā)熱突然出現(xiàn)抽風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不要大聲呼喊或用力搖晃、拍打孩子,應采取以下的方法:
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孩子頭向后仰、四肢挺直、發(fā)硬時,千萬不要用力彎曲孩子四肢。應把孩子平放在床上,頭歪向一側(cè)。因為抽風時經(jīng)常發(fā)生嘔吐及口腔粘液分泌物增多,頭歪向一側(cè)就可避免將嘔吐物及分泌物吸到氣管里,引起呼吸不暢。同時要馬上將孩子的領口解開,免得頸部被勒太緊而影響呼吸道暢通。抽風時小兒牙關大多咬得很緊,有的父母想往口中塞入筷子去防止舌頭咬傷,但往往因牙關緊閉而放不進筷子,這時強行往口中放入筷子會造成局部損傷,對孩子不利。
按壓人中穴及合谷穴人中穴在口唇和鼻子之間的上1/3處,可用食指向內(nèi)、向下按壓;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并攏時的最高隆起處,用拇指稍用力按揉即可。
物理降溫可以用毛巾浸泡涼水,輕輕擰至不滴水時放在孩子額頭處,使孩子頭部溫度不致過高。還可以用毛巾沾酒精或白酒加上適量的溫水給孩子擦浴(擦頸部、腋窩、大腿根處),因這些部位有較大的血管經(jīng)過,便于散發(fā)體內(nèi)的熱量。擦拭的過程中要注意給孩子保暖。
使用退熱藥在抽風時孩子不能口服退熱藥,可使用一些退熱的栓劑塞入孩子肛門,來幫助孩子盡快退熱止驚。但使用退熱藥時要謹慎,不可胡亂使用。
經(jīng)上述處理之后,應盡快將孩子送往醫(y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及治療。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