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瀉”咋變成“春瀉”了呢?福州兒童醫院消化專科陳鳳欽副主任醫師說,輪狀病毒在15~20℃左右的氣溫下特別活躍,在福州這個地方,發病的高峰期通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份,也是俗稱的秋瀉。而今年已時近5月,醫院門診仍頻頻接診感染輪狀病毒的嬰兒,并且多是6個月~2歲的幼兒。這可能與今春氣溫偏低有關。
輪狀病毒大多“病從口入”
輪狀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如果嬰幼兒不慎接觸輪狀病毒,并進入消化道內,就會引起急性腸炎。由于6個月至1歲半的嬰幼兒胃腸功能較弱,抗輪狀病毒的抗體水平降低,免疫功能不完善,最容易感染這種病毒而發病。而6個月以內的嬰兒有來自母體和母乳中的抗體,不易中招。
嬰幼兒秋瀉嚴重者,如伴有高燒、吐瀉頻繁、合并脫水現象時,應及時到醫院治療。在醫生指導下,通過口服補液或靜脈輸液給孩子補充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不及時就醫的話可能出現危險。
對于病情不重的患兒,父母可遵醫囑給患兒服用對癥止瀉藥。由于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一般病程在5至8天,屆時即能自行好轉。父母只要讓孩子遵醫囑吃藥,多飲水,并給孩子補充高營養、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一般而言,就可逐漸治愈。
“秋瀉”是病毒別亂喂抗菌素
省二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李淑敏說,不少孩子感染輪狀病毒、發燒拉肚子后,家長就給他們吃抗生素、各種各樣的止瀉藥。看見孩子嘔吐、拉稀,就不給孩子喂食,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
李淑敏說,抗生素是對付細菌的,而輪狀病毒是病毒類,吃抗生素是無效的,甚至適得其反,不僅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還易產生耐藥性。對于因結腸炎引起的腹瀉,在止瀉的同時,還應注意修復受損的腸黏膜,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服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提高免疫力,才能使遷延已久的腹瀉得到根治。因此,標本兼治、對癥吃藥才是關鍵。
腹瀉寶寶補水要少量多次
“一定要給孩子多喝水,因為受輪狀病毒侵襲的孩子很容易脫水。”陳鳳欽說,護理秋瀉寶寶,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補充孩子體內的水分。除了多喝水,還應口服一些補液鹽。
補液鹽可以到藥店里購買,也可以自己制作,制作方法就是在500克的米湯中加入一小啤酒蓋的鹽,通過口服補液鹽才能真正達到補水的目的。孩子容易嘔吐,喂食時可以少量多次。
在孩子腹瀉的時候,要盡量讓孩子保持一定的飲食量,但這期間的飲食最好是無乳糖食物,比如腹瀉奶粉、米湯,避免讓寶寶吃油膩的東西,其他的一些輔食則應停止,讓腸胃休息休息,這樣才能保障孩子身體能吸收一定的營養而又不加劇腹瀉。
正在吃母乳的小寶寶要繼續母乳喂養。吃奶粉的寶寶可以更換腹瀉配方奶粉。
家長每天要把食具煮沸一次,喂食前還要用開水洗燙,并且更換尿布、沖泡奶粉前都要洗手。
□延伸閱讀
啥是“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是嬰幼兒秋冬季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體。輪狀病毒暴露于胰蛋白酶后,其感染力可增強100倍以上。在寒冷季節,發病率達到高峰。傳染性很強,一般經消化道傳播,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
有發生過秋瀉的寶寶,以及抵抗力較弱的孩子,家長應提高警惕,如果發現寶寶發燒、腹瀉、尿量減少、口渴、煩躁不安,要及時就醫。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