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醫院門診可以碰到焦急如焚的爸爸媽媽,不是忙著照顧、哄小孩,要不就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筆者在臨床上就經常碰到,一問三不知或是鉅細靡遺告訴你任何訊息的爸爸媽媽,但我們需要快速而重點的了解病情并處理。通常我會以下列問題來問爸爸媽媽,又稱就醫五問答:
1.此次發病的癥狀、時間,之前有無求治?(此可了解病情大概的進展。)
2.為什么選擇到本院就醫?(醫師轉介或病況極為嚴重,必須到大醫院就醫。)
3.有無對食物、藥物、物品、輸血、環境等過敏?
4.有無先天性、遺傳性、代謝性疾病?
5.過去病史、手術史?以期迅速了解并處理病情。
除了以上的就醫五問答之外,亦將嬰幼兒就診須知詳述如下:
(一)確定寶寶的病況及就診之醫療院所。
國內小兒科就診年齡范圍定在十四歲,因此,小于十四歲的兒童生病,均應以小兒科為第一優先就診科別,若有需要,再由醫師建議轉診其他科別。
(二)向醫護人員簡明扼要說明就醫五問答(見前)。
(三)提供記錄以供醫護人員參考。
如果您有自己的記錄、X光片或別家醫院的記錄,就診時都可提供醫護人員參考,如此,可幫助醫護人員加速了解病情,減少重覆的檢驗。
(四)回答醫護人員的問題。
醫護人員會依新病人入院常規,詢問一些基本資料及與病況相關的問題,因此,父母還必須耐心的回答這些問題。
(五)暫勿離開孩子或留下可連絡到父母的電話。
父母是兒童的監護人,很多侵入性的診斷或治療的決定權,在父母身上而非兒童本身。另外,意識較為清楚的嬰幼兒,此時可能需要父母從旁協助,以期能順利讓醫師診視病情。
修正錯誤的就醫觀念
1.勿由非父母或非照顧者送醫。
此時,孩子常因對大人不熟而大哭大鬧,且醫護人員問診時,一問三不知,不利于醫師診療,更易耽誤病情。
2.勿電話看診。
嬰幼兒臨床癥狀的表現,常是兒科醫師診斷病情最重要的依據。電話看診的缺點是看不到,而經由他人描述,在癥狀判斷的認知上會有個別差異。
3.急癥者勿自行在街上亂投醫。
常見來醫院的病童已在某家醫院診治過,但因沒床位或沒儀器而到另一家醫院……。可利用臺北緊急醫療網系統,先留在醫院急診室,請該院與臺北緊急醫療網聯絡好后,再乘坐救護車前往。如此若病況有變化時,才能及時處理,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路途及找尋醫院中。
4.勿自行投藥。
非由(中)醫師所開的處方,都可能對孩子健康有不良的影響,因此,千萬別在孩子未診斷前,自行拿藥給孩子吃。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