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嬰兒在干燥的冬季,兩頰出現濕疹是常見的現象。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也不低,大約是5%,而且超過九成是在五歲以前就表現出來了;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有一半以上,合并有過敏性鼻炎或氣喘。
經常有家長問到,濕疹與異位性皮膚炎有什么不同?濕疹指的是皮膚的病變型態,不論刺激物引起或不明原因的過敏,表皮變紅、變粗、有癢的感覺,都可泛稱為濕疹。這樣的皮膚變化再加上三個條件:
1.濕疹分布在特定的部位,2.反覆發生,3.有過敏家族史或合并其他過敏疾病,就可稱為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有特定的好發部位,而且與年齡有關。在五歲以前,常在臉上尤其眼睛四周及口鼻、雙頰最常見;手臂外側及胸部次之;學齡兒童、好發的部位改變,常在肘窩、膝窩及手部�;疾扛汕壹t,越抓越癢,惡性循環的結果,該部位常有抓破或抓傷的痕跡,膚色變深、有皮屑;所幸大多數的患者六歲之后癥狀就減輕,到青春期,75%的患者自然痊愈。
由于異位性皮膚炎與接觸的刺激物和吃入的過敏原比較有關,所以日常保健應注意保濕,避免肥皂、清潔劑、化學溶劑;衣著應寬松透氣,以棉質為佳,不要穿羊毛衣料。照顧這類嬰兒,不宜包得太緊,因為悶熱會刺激皮膚搔癢,非常不舒服。對于局部嚴重部位,可擦油質或乳霜保濕,必要時涂擦類固酵軟膏,盡可能由強度較低的開始用,若無效再換較強的;為了止癢,可以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但口服類固醇則不需要.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